西宁市湟源县:创新举措提升村干部语言表达能力
西宁市湟源县:创新举措提升村干部语言表达能力
西宁市湟源县针对部分村干部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存在的困难,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提升措施,着力增强村干部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其服务群众的本领。
多措并举,营造语言学习环境
湟源县通过各类工作场景和会议活动,积极引导村干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日常工作会议、上级督导调研、研讨总结述职、“三会一课”等各类场合,都要求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同时,乡镇联点领导和机关结对党员定期深入各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语言障碍。
创新实施“321”工作法
为确保工作实效,湟源县创新实施了“321”工作法。其中,“三个到位”夯基础:通过全面摸排,掌握全县146名村党组织书记的语言能力状况,确保“会听会讲”全覆盖;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推动村干部从“能讲、会讲”向“带头讲、上台讲”转变;建立定期督查机制,持续优化村干部队伍质量。
“两个跟上”谋长远:一方面,邀请专业讲师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实用性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优势,实施“一对一”帮带计划,帮助村干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导向”固根本: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与村干部的晋升选拔、外出考察等挂钩,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东峡乡探索“三维度”模式
东峡乡在落实县委部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三维度”工作模式。通过“抓实责任、强化教育、实践练习”三个维度,精准施策,分类推进。
在责任落实方面,乡党委定期召开村干部重点工作部署会,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宣传引导,并按照“熟练掌握”“正常交流”“交流困难”三个层次进行分类评估,实施差异化管理。
在教育培训方面,采取小班授课、集中学习等方式,为不同层次的村干部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同时,让语言能力较强的干部与其他人结成帮带对子,通过“一对一”辅导提升整体水平。
在实践练习方面,创新开展“村干部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乡村变化”活动,举办演讲比赛,并在各类会议中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村干部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成效显著,村干部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湟源县村干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县村“两委”班子中已实现“完全不会”的清零目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得到全面提升。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解决了村干部语言表达方面的实际困难,更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湟源县的经验表明,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