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科学到心理疗愈:一本新书带来的抑郁症自我管理指南
从脑科学到心理疗愈:一本新书带来的抑郁症自我管理指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约有3.5亿人受其影响。在中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许多抑郁症患者未能得到充分治疗,部分原因是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
近期,接力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新书——《定位你的情绪开关:脑科学中的心理疗愈指南》,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盏希望之灯。这本书由韩国脑科学专家许智元撰写,通过8个真实咨询案例,深入剖析了低自尊、焦虑、敏感、委屈、抑郁等心理问题,并提供了多种实用的心理疗愈方法。
抑郁症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情绪、心理和躯体三个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悲伤、绝望感,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此外,还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等躯体症状。
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抗抑郁药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则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然而,除了专业治疗,患者的自我疗愈也非常重要。《定位你的情绪开关》一书中提供了多种实用的自我疗愈方法,如蝴蝶拥抱、记录感恩日记、吃甜食、喝热茶等。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
例如,蝴蝶拥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安抚技术。具体操作是: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轻抱对侧的肩膀或上臂,双手轮流轻拍对侧肩膀或上臂,左右各拍一次为一组,速度要慢,同时关注当下的感受。这种简单的动作可以激活大脑的安抚系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慌情绪。
记录感恩日记则是一种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每天记录下三件让自己感到感激的事情,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聚焦生活中的美好,打破消极思维的循环。这种练习已被科学研究证实可以提升幸福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当然,自我疗愈不能替代专业治疗。抑郁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自我疗愈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抑郁症的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抑郁患者达到83万,女性抑郁患者则增至144万。在一项研究中,43%至69%的抑郁症患者在18个月的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治疗。在接受家庭护理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的未治疗率更高,约为78%。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被认为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一线药物治疗选择,但老年人对药物副作用的敏感性较高。一项加拿大研究探讨了不同抗抑郁药对老年患者癫痫发作风险的影响。研究对象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2015年。结果发现,与安非他酮相比,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与较高的癫痫发作风险相关(调整后的优势比分别为1.79和1.67),而使用氟西汀和度洛西汀的风险没有增加。
心理治疗被认为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可行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其中,问题解决疗法(PST)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体弱的老年患者中。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回忆疗法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研究数量有限,证据质量较低。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许多患者未能得到充分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疗愈的综合管理,许多患者能够重返正常生活。让我们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情绪开关,重新点亮生活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