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为小米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战略布局与产业前景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为小米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战略布局与产业前景分析

引用
新浪网
1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05/doc-incyksvu9843368.s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25537
3.
https://www.yicai.com/news/102380108.html
4.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32036.html
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504728.html
6.
https://m.dutenews.com/n/article/8297356
7.
https://letschuhai.com/2c4dc726
8.
https://www.letsclouds.com/news/xiaomi-embodied-ai-investment
9.
https://www.finet.hk/newscenter/news_content/6719a4ffbde0b377a26ffd48
10.
http://www.stsi.org.cn/newsinfo/7700047.html
11.
https://m.chyxx.com/industry/1204502.html

2024年11月,华为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小米则通过投资"小雨智造"和成立机器人子公司,加速布局具身智能业务。两大中国科技巨头的最新动作,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竞争进入新阶段。

01

华为小米的战略布局:差异化竞争路径

华为和小米虽然都瞄准了人形机器人市场,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竞争策略。

华为选择了一条"整合者"的道路。通过与1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华为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具身智能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埃夫特负责提供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乐聚机器人搭载华为鸿蒙系统,大族机器人、拓斯达等企业专注于不同场景的工业机器人,而兆威机电、华龙迅达则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这种整合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华为在AI技术方面的优势,还能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快速推进产品落地。

相比之下,小米采取了"双线并进"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内部孵化推进CyberOne和Cyberdog等项目,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小雨智造"布局具身智能领域,利用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为未来进入家庭服务市场做准备。

02

技术与供应链优势:中国企业的底气

在与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华为小米等中国企业并非毫无优势。

首先是在AI技术领域。根据《2024年港股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仅次于美国。在技术层次分布上,应用层企业占比61.47%,技术层企业占比28.60%,基础层企业占比9.93%。这表明中国在AI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为开发智能机器人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在供应链优势。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占据重要地位。以传感器为例,全球六维力传感器市场主要由欧美、日韩和中国三个地区构成,近年来中国的参与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在驱动器领域,步科股份的FMC系列电机产品已实现标准化并具备成本优势,吴志机电的无框力矩电机则在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中国在稀土磁材等关键材料领域也具有绝对优势,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

03

商业化前景:从工业到家庭的渐进式发展

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商业化路径仍需循序渐进。

在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执行危险或重复性高的任务,从长远来看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特斯拉等生产商正将人形机器人引入工厂环境中,让它们执行诸如扭矩拧紧、柔性装配以及物料搬运等任务。

在公共服务场景中,需求广泛且标准化程度较高,人形机器人可以替代或辅助人类员工完成一些重复性和劳动密集型的任务。例如,在2020年的迪拜世博会上,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Walker在中国馆提供了为期6个月的服务,共进行了超过1000场次的接待导览,总服务时长超过了1200小时,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在商业领域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且成本下降,在复杂且开放的C端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和人机交互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预计未来五年内,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有望下降至20万之内,至2030年将有望下降至10万元内。

04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科技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中国在AI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另一方面,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根据预测,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660亿元增长到2028年的18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与特斯拉相比,国内企业在整体系统集成和商业化经验方面仍存在差距。此外,虽然中国在部分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但在高端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部件上仍需依赖进口。

面对这些挑战,华为小米等中国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标准制定、培育专业人才等措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间应加强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共同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站在爆发的前夜,华为小米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入局,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力量。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重要科技产品,为人类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