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人文学者遇上科技创业者:一场关于AI时代的深度对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人文学者遇上科技创业者:一场关于AI时代的深度对话

引用
github
9
来源
1.
https://github.com/pfnet-research/pfgen-bench/blob/main/result/01-ai/Yi-1.5-9B-Chat/b76b1a3/README.md
2.
https://www.geekpark.net/column/308
3.
https://36kr.com/p/3083933777885577
4.
https://www.pconline.com.cn/focus/1775/17753388.html
5.
https://www.sohu.com/a/788996338_413980
6.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2-25/doc-inearuvu7638023.shtml
7.
http://www.pefami.com/book-2041/zdiorjluewytwqhdyvod.html
8.
https://pod.link/1183662640/episode/ad1e683a6d99446c14927335569c426f
9.
https://www.yunzhanghu.com/News/435/

在2024年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人文学者刘擎与钉钉总裁叶军展开了一场关于AI时代职业变迁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不仅展现了两位专家对AI发展的不同视角,更引发了公众对AI时代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01

人文学者的忧虑:AI引发的社会变革

作为一位人文学者,刘擎对AI的发展持有谨慎态度。他认为,AI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全球性的、深远的,需要从科技圈扩展到整个社会进行关注。刘擎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社会阶层的重塑:AI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未来五年内,数据录入文员、行政与执行秘书、会计、簿记和工资文员等职业可能大幅减少。这些职业往往属于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就业前景堪忧。

  2. 人类关系的改变:随着AI在工作场所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能会减少。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改变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例如,在制造业中,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已经取代了大量装配线工人,这不仅减少了就业机会,也削弱了工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02

技术乐观派的回应:AI是赋能者而非颠覆者

与刘擎的担忧不同,叶军对AI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AI的本质是“赋能”,而非单纯的“颠覆”。AI应该像电动机一样嵌入到各种应用场景中,推动产业革命。叶军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力的提升:AI能够显著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例如,在金融领域,AI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建模,能够快速处理复杂信息,降低对人工的需求。在客户服务领域,智能客服系统能够全天候自动响应客户咨询,提供个性化服务,显著减少了对人工客服的依赖。

  2. 新机会的创造:虽然AI可能会淘汰部分传统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例如,AI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和AI伦理顾问等新兴职业。这些职业不仅薪资水平较高,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3

结合数据看未来:哪些职业最安全?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以下职业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减少:

  • 数据录入文员
  • 行政与执行秘书
  • 会计、簿记和工资文员

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是重复性强、规则明确,容易被AI自动化取代。相比之下,以下职业相对安全:

  1. 创意类职业:如艺术家、设计师、作家等,需要高度的情感表达和创新思维,这是当前AI难以复制的。

  2. 医疗与护理行业:如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等,依赖于复杂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支持,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3. 教育领域:如教师、教育心理学家等,需要结合专业知识与个性化指导,AI无法全面满足这些需求。

04

面对AI变革,我们该如何应对?

面对AI带来的职业变革,个人和社会需要积极适应:

  1. 技能提升:学习数据分析、编程等数字化技能,提高竞争力。例如,制造业工人可以转型为机器人维护工程师,客服人员可以转行做AI训练师。

  2. 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以应对职场变化。未来职场更看重创造力、情感智慧以及跨学科能力。

  3. 政策支持: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受冲击的劳动者提供帮助。例如,提供职业培训补贴、失业救济金等。

这场对话展示了面对技术变革时的不同视角。无论是刘擎的担忧还是叶军的乐观,都为我们提供了思考AI时代职业发展的不同维度。面对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和积极应对的态度。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机遇,实现职业转型与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