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术突破:毫厘科技与博晖创新引领IVD领域创新
微流控技术突破:毫厘科技与博晖创新引领IVD领域创新
近日,博晖创新自主研发的BHQ-III微流控全自动多病原监测系统在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完成首台装机。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病原微生物监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也展现了微流控技术在体外诊断(IVD)领域的巨大潜力。
微流控技术的突破:毫厘科技与博晖创新的创新之路
毫厘科技作为国内微流控领域的新兴力量,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琼脂糖层析介质微球的高通量数字化制造。这一突破性技术打破了高端微球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为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核心原材料支持。
博晖创新则在分子诊断领域深耕17年,其推出的BHQ-III系统集成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从样本加载到结果输出的全程自动化操作。该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检测的特点,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微流控技术在IVD领域的应用现状
微流控技术在IVD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POCT(即时检测)、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三个方面。其中,POCT因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微流控芯片能够实现样本的快速分离、纯化和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
在分子检测领域,微流控技术同样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的一体化操作,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还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此外,微流控技术在药物筛选和个性化医疗方面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微流控企业在IVD领域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根据NMPA注册数据,截至2022年10月,岚煜生物、康芯生物和博奥晶芯分别以31项、22项和21项注册证位居前三,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微流控产品销售额预计从2017年的1.7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7.5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微流控技术在IVD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产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目前微流控芯片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其次是标准化问题,不同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配套的完善,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微流控技术在IVD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十分广阔,特别是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诊疗方面,微流控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语
毫厘科技和博晖创新的成功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微流控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增长,微流控技术将在IVD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创新性的微流控产品问世,为医疗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