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再降存款利率,市场如何应对?
中国银行再降存款利率,市场如何应对?
2024年10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从0.15%下调至0.1%,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这是2024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第二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并非偶然,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然而,存款利率的下降速度相对滞后,导致银行息差持续收窄。为平衡银行经营压力与支持实体经济的双重目标,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市场各方正在积极应对:
对于储户而言,存款利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其利息收入。以20万元存三年为例,此次降息后,三年利息将减少1500元。这促使部分储户开始重新规划资产配置。一方面,部分资金可能转向中小金融机构,以寻求更高的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也有储户将目光投向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其他投资渠道。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
银行业正面临息差进一步收窄的挑战。随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实施,银行的利息收入压力增大。为应对这一挑战,银行一方面需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同时,银行也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引导其合理配置资产,实现双赢。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存款利率下调为理财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报指出,随着更多银行加入存款利率下调大军,预计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继续较快增长。这不仅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将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从长期趋势来看,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东吴证券分析人士表示:“2025年利率市场将从比资产演化为比负债。商业银行降成本或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发力点,存款和同业存单等负债端成本仍有继续下移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初部分中小银行出现了上调存款利率的现象。例如,某农商行将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75%上调至1.95%,另有民营银行推出年利率达3%的3年期大额存单。这种短期上调行为反映了中小银行在揽储方面的压力,但专家普遍认为这并不改变长期利率下行的趋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央行将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24年7月,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和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建立完善,旨在从源头上管住银行对大企业、大机构存款的非理性定价。同时,利率自律机制也发布了多项倡议,以规范金融机构定价行为,确保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
此次存款利率下调,虽然短期内给储户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持续优化利率传导机制,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我国经济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