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皮肤容易或频繁出现淤青,割伤后不容易止血?可能是血小板减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皮肤容易或频繁出现淤青,割伤后不容易止血?可能是血小板减少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lzszyyy.com/content/3658.html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症状包括容易出现淤青、皮下出血、伤口不易止血等。近年来,随着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解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一、血小板来源减少

血小板来源减少主要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引起。

  1. 遗传性因素:包括各种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性血液病,如先天性再障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 获得性因素: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包括各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影响血小板生成的物质(如酒精等),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

二、血小板破坏增加

有些情况会使身体消耗或破坏血小板的速度快于其生成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1. 非免疫因素: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2. 免疫因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输血后血小板减少,许多常见药物(如肝素、解热镇痛药、某些抗生素、降糖药、精神性药物、速尿、心脏类用药等)通过免疫机制,导致人体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最终血小板遭到过多的破坏。

三、其他原因

  1. 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内的吞噬细胞会连正常血小板也一并吞噬,引起血小板减少;此外,低温可使血小板的聚集、粘附和释放功能降低,抑制血小板凝血级联反应,降低血小板因子及凝血物质活性,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

  2. 血小板丢失: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等情况下,血小板数量会下降。体外循环不仅会使血小板的数量下降,还会破坏血小板的形态,导致血小板激活及聚集功能的严重损伤;血透患者一般多采用肝素进行体外抗凝治疗,肝素会引起血小板降低,因此透析病人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

四、血小板假性减少

此类减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量减少,而是因为某种技术/检测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假性降低。

  1. 技术原因:临床护士或检验科采血人员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患者血管较细充盈不好,或者采血人员技术不成熟导致穿刺不顺利或者采血后未及时颠倒混匀标本,从而引起血液未与抗凝剂充分发生反应,造成人为的血小板聚集或者肉眼难以判断的细小凝块。目前血球仪检测血小板多采用的是电阻抗方法原理,根据细胞的大小来对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大于或者小于这个体积范围的血小板都不会被计算在内,因此血小板体积过小、过大或者有聚集都会引起血小板计数的减少,过大的血小板甚至会被列入红细胞计数范围。

  2.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近年来发现有诸多对EDTA(乙二胺四乙酸血常规检测常用也是首选的抗凝剂)依赖性的血小板聚集病例,其与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小板聚集的鉴别要点是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小板聚集往往是分布不均的,而对EDTA产生依赖性的血小板聚集,则在显微镜下一般可见均匀分布,且聚集多不及前者明显。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措施:第一种方法是让患者到检验科进行采血,快速将患者血液注入未添加任何抗凝剂的采集管中,并立即上机检测,但此种方法由于对采血技术要求较高,较容易失败;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患者同时采集EDTA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外周血,尽快送检验科检测,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所测的血小板结果替换EDTA抗凝管所测的血小板及相关检测结果(白细胞和红细胞系统结果仍然为EDTA抗凝管结果),此结果即为最接近真实值结果。

结语

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医学检验人员来说,准确识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