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教你秋冬血压监测技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教你秋冬血压监测技巧
秋冬季节是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时间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徐浩提醒大家,在这个时期要更加重视家庭血压监测。他指出,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期:上午610点及下午1620点,应该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测量血压,了解一天中的最高值。此外,服降压药后2~6小时内测血压可反映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徐浩医生还强调,患者最好每天同一时间测量,并详细记录每次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自身血压变化规律。
为什么秋冬季节要特别关注血压?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当气温骤降时,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变化会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风的风险。此外,秋冬季节人们往往活动减少,饮食偏重油腻,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血压控制。
秋冬血压监测有哪些特殊要求?
徐浩教授建议,在秋冬季节,高血压患者应该增加血压监测的频率。具体来说:
- 每天至少测量两次,分别在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
- 每次测量前先静坐5分钟,保持情绪稳定
- 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确保测量姿势正确
- 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的平均值作为参考
中医如何理解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肝、肾、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常情况下,肝主疏泄,肾主水液代谢,心主血脉。当这些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血压升高。此外,情绪不稳、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也会影响血压的稳定。
中医有哪些降压方法?
耳穴疗法:通过刺激耳穴来调节脏腑功能,如耳尖放血、耳穴压豆等。
中药调理:使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夏枯草、牛膝、黄芪等。
饮食调理:建议食用苦瓜、山药、芹菜等降压食材,保持饮食清淡。
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调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
徐浩教授指出,降压药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增减剂量。对于冬季血压升高显著者,可遵医嘱,科学调整降压药种类和剂量。但降压治疗不能过急、过度,除了高血压危象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使血压在4~12周达标。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指数(BMI)在18.5-24.9之间。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秋冬季节血压管理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医生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