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啃老族”到百亿导演:饺子的动画人生
从“啃老族”到百亿导演:饺子的动画人生
2025年春节,一部动画电影再次在中国影坛掀起热潮。截至2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突破64亿元,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新高度,更是导演饺子从医学生到百亿导演的励志故事的延续。
从医学生到动画导演:一个叛逆者的逆袭之路
1980年冬天,饺子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医生家庭。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然而,这位学霸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期望成为一名医生,而是走上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道路——动画创作。
大三时,饺子偶然接触到世界顶级三维动画软件Maya,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毕业后,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但很快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辞职在家,自学动画。
接下来的几年,是饺子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他靠着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15元,常常以泡面和馒头充饥。周围的人开始对他指指点点,称他为“啃老族”、“失业废柴”。但饺子并没有被这些声音击垮,他每天工作16小时,用着盗版软件,一遍遍翻看教程,一个人包揽了动画的所有部分。
2008年,饺子的首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问世,这部反战动画短片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剧烈反响,斩获三十几项国际大奖。无数人称它是“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饺子也名声大噪。然而,这部作品并未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国产动画和饺子依然不被行业、资方、市场理解和认可。
《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鸣惊人的处女作
2015年,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改变了饺子的命运。对面是彩条屋CEO易巧,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以“哪吒”这个经典IP作为突破口。饺子开始研究与哪吒相关所有的作品,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1979版的《哪吒闹海》。影片里哪吒自刎的一幕,既是对封建社会残酷现实的控诉,也是对父权和个人命运的反抗。它一度成为东亚小孩童年幻想的意象,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尺度最大的表达之一。
仅剧本,他就花了两年时间,改了66个版本。每写完一个版本,就要开一次会,收集一波修改意见。为了这部作品饺子费尽自己的全部心血,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因为不是专业出身,他每次都会把稿子画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证明中国特效的实力,一个镜头饺子调试几百遍参数。第一版有5000多个分镜镜头,是传统动画的三倍之多。
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上映,这部投资仅6000万人民币的动画电影,最终狂揽50.36亿人民币,全球票房达到7.26亿美元。它打破了国人对传统国漫的认知,也让中国动漫制造工业上升一个高度。饺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用心做好作品,中国观众是会认可的。
《哪吒之魔童闹海》:突破与创新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巨大成功后,饺子并没有停下脚步。2025年1月29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正式上映。这部续作在前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升级。
在技术层面,全片特效分镜达到1万多镜头,是前作的两倍之多。为了呈现更精彩的特效,饺子和他的团队经常加班到凌晨四五点。影片中的动作场面更加流畅,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展现了中国动画工业的最高水平。
在故事层面,影片延续了“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的主题,但加入了更多成人向的思考。哪吒和敖丙的关系更加复杂,角色塑造更加丰满。影片通过“魂飞魄散”的设定,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融入了大量四川元素。结界兽的形象灵感来自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太乙真人的四川口音让人忍俊不禁。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饺子对家乡的深情。
从“啃老族”到百亿导演: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饺子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对中国动画行业的巨大鼓舞。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如今的饺子,已经位列中国导演票房第六位。他的故事,就像《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一句台词所说:“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这个曾经的“啃老族”,用自己的坚持和才华,为中国动画开辟了一条新路。他的故事,无疑将激励着更多有志于动画的年轻人,勇敢追梦,不畏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