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史揭秘:从三江到南大
南京大学校史揭秘:从三江到南大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北极阁前创建了三江师范学堂,这标志着南京大学历史的开端。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这所学堂承载着培养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教育人才的重任。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学校被迫停办,校产被占,直到1914年,在江苏各界的呼吁下,两江师范学堂得以改设续办,1915年9月正式开课,定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开启了南京大学发展的新阶段。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遭到日军轰炸,学校被迫开始长达数年的迁移之路。师生们先后辗转安徽屯溪、长沙岳麓山等地,最终在1941年与国立第十四中学互换校名,直至1946年迁回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陵大学原址。这次调整奠定了南京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基础。
进入21世纪,南京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重点共建协议,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今的南京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校区、33个院系、91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在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校友。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这里就读高中;物理学家吴健雄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文学巨匠巴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求学时光。这些杰出人才不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为南京大学赢得了崇高的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缩影。从三江师范学堂到如今的“双一流”高校,南京大学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变迁。作为九校联盟(C9)成员,南京大学不仅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更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所百年学府将继续秉持“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