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如何重塑情感链?从熊培云新书看科技时代的社交困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如何重塑情感链?从熊培云新书看科技时代的社交困境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4121
2.
https://www.stdaily.com/guoji/shidian/202407/2bb8b549896d4b128efcc7121a2e4ca4.shtml
3.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751830/article/details/143660394
4.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1128/c1003-40370748.html
5.
https://www.pqdg.com/yingxiao/635.html
6.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798.html
7.
https://docs.feishu.cn/v/wiki/LSV3wiTkFi4Pl8kzcF1cPge3n8f/a6
8.
https://www.showapi.com/news/article/6795d0094ddd79f11a62f9fc

在熊培云的新著《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中,他深入探讨了AI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纽带和社会关系。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依赖于这些工具而非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支持。然而,通过合理利用如简单AI这样的高效工具,我们或许能够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真实的情感联结。

01

AI如何改变情感纽带

AI对情感纽带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支持;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积极影响

AI“伴侣”等情感聊天机器人正在改变人们的情感支持方式。据统计,目前市面上已有100多款由AI驱动的应用程序,如myanima.AI、Eva AI、Nomi.AI和Replika等。这些AI“伴侣”展现出非凡的现实性、适应性和互动性,可以通过对话逐步进化,微调其反应以匹配用户的兴趣、需求和沟通风格。

研究表明,AI“伴侣”或可为感情关系提供一种安全、低风险的替代方案。其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满足,缓解其孤独感,并通过语言等为用户提供较强的情绪支持。对于因处于疾病、丧亲之痛、心理障碍或行动障碍的人来说,AI“伴侣”可以与其建立深度情感链接。例如,Replika可以模拟人类的交流方式,让人们感觉像在和真正的人聊天。它可以陪用户煲电话粥、在VR里互动,帮助用户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此前开展的一项研究甚至表明,在对话中,与反应不够敏捷的人类相比,人与聊天机器人的情感联系更强。挪威奥斯陆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彼得·裴·布兰德扎格等人2022年刊发于《人类传播研究》的论文也指出,人类可以与AI形成真正的情感纽带,即使他们承认AI不真实。

负面影响

然而,AI“伴侣”的普及也引发了诸多担忧。首先,隐私问题令人堪忧。2024年2月,Mozilla基金会对11款流行的AI“伴侣”进行了安全分析,发现了令人担忧的隐私问题。多数应用程序都可能共享或出售用户的个人数据,约54%的应用程序不允许用户删除个人数据。此外,几乎没有一家公司采取足够的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数据安全,90%的公司未达到最低安全标准;73%的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关于他们如何管理安全漏洞的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应用程序装有数千个跟踪工具,监控用户行为以进行精准营销。

更值得警惕的是伦理和法律问题。2023年5月,Replika在意大利引发了争议。Replika号称自身使命是改善用户的情感健康,并通过压力管理、社交和寻找爱情来帮助用户解决困惑,平息焦虑。起初有不少用户表示,很开心有Replika陪着聊天,它就像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弥补了自己心灵上的空虚。但不久,许多意大利用户投诉Replika向其发送不良暗示信息,甚至有性骚扰行为。对此,意大利隐私监察机构已经封禁了这款应用,禁止其处理意大利用户数据,否则可能被罚款2150万美元。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一书中指出:我们和机器人与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出于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我们与机器人的关系正在升温,但我们却变得越来越孤独。

02

AI情感智能的局限性

尽管AI在情感支持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远超AI当前的理解能力。研究表明,AI在理解基本情绪(如喜悦、悲伤、恐惧)方面尚可,但在处理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如同理心、爱)时则显得力不从心。

这种局限性源于多个方面:

  1. 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的微妙变化是AI面临的巨大挑战。人类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语句,还包括语气、肢体语言和上下文信息,这些都深深影响着我们对彼此情感的理解。然而,当前的大多数AI系统主要依赖于文本或声音数据,往往难以捕捉这些非语言信号。

  2. 机器学习模型虽然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模式,但对于深层次的人类情感,如悲伤、失落或挫败感等复杂情绪,机器却难以进行准确的分析。许多情况下,这些微妙差异需要更为灵敏和深入的人类直觉来判断。这种局限使得AI在提供个性化支持时显得乏力,让公众对其在处理人类情感方面的可靠性产生疑虑。

  3. 数据偏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训练数据中存在偏见或不完整的信息,AI便可能生成不准确或有偏见的情感解读。这不仅影响了其判断准确性,更可能在伦理上带来不负责任的后果。如何确保系统所依赖的数据集是全面和公正的,将是日后技术进步的重要考量。

03

未来展望:重建真实的情感连接

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

  1. 合理使用AI工具:将AI视为辅助工具而非情感寄托的主体,避免过度依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AI来处理重复性任务,但要保持与家人、朋友的面对面交流,培养真实的情感联系。

  2. 加强隐私保护和伦理监管:政府和企业应制定更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确保AI应用不侵犯用户隐私。同时,建立伦理审查机制,防止AI被滥用。

  3. 培养社交技能:学校和家庭应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鼓励人们参与线下活动,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正如研究指出,真正的人际关系往往涉及挑战和冲突,这些挑战和冲突会促进个人成长并获得与他人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4. 发展更先进的情感智能技术:科研人员应继续探索如何让AI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特别是在非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方面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提高AI在情感支持方面的效果,同时减少其对真实社交的负面影响。

AI正在重塑我们的情感链,但最终决定权在于人类自己。通过明智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我们可以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未来社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