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迹背后的历史故事:两汉文化的魅力
徐州古迹背后的历史故事:两汉文化的魅力
徐州,这座被誉为“两汉文化摇篮”的古城,承载着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徐州在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更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汉墓群、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这“汉代三绝”共同构成了徐州独特的汉文化景观。
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的传奇
1995年,位于徐州市区三环东路狮子山南坡的楚王陵的发掘,震惊了世界。这座西汉初年的楚王墓,不仅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的汉墓,更以其精美的玉器和金缕玉衣闻名于世。
狮子山楚王陵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墓室深入山腹117米,最宽处达13.2米,最深处16米,总面积851平方米。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国内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美的帝王级寿衣,现已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玉器是狮子山楚王陵的另一大亮点。镶玉漆棺长280厘米,宽110厘米,高108厘米,修复完整后的棺椁玉片总数达2095片,多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碧玉。此外,墓中还出土了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等精美玉器,这些珍贵文物共同构成了徐州博物馆“天宫汉玉”展厅的主旋律。
龟山汉墓:巧夺天工的地下宫殿
如果说狮子山楚王陵以玉器闻名,那么龟山汉墓则以其精妙绝伦的建筑工艺著称。这座位于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的汉墓,是第六代楚王刘注及其夫人的合葬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墓葬东西长83.5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有15个墓室,总面积700余平方米。墓葬设计巧妙,功能齐全,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宛如一座精美的地下宫殿。其施工精度令人惊叹:墓内两条平行的甬道高1.78米,宽1.06米,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条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为1/16000,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古代墓葬中开凿精度最高的甬道。
驮篮山楚王墓:汉代宫廷生活的缩影
位于徐州经开区东王庄村的驮篮山楚王墓,是徐州已发掘的9处楚王墓中“建造最精细、功能最完善”的一座。这座由13个墓室组成的墓葬,不仅展现了汉代精湛的建筑工艺,更还原了汉代宫廷的生活场景。
墓中的前堂面积近35平方米,层高3米多,宽敞大气,象征着楚王宴客、赏舞、办公的场所。徐州博物馆“俑秀凝华”厅展示的一台“乐舞大戏”,就出自驮篮山楚王墓的前堂。8个身穿绕襟深衣的陶舞俑翘袖折腰,与身后的抚瑟俑、吹奏俑等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宫廷乐舞图。
更令人称道的是,驮篮山楚王墓中的厕所设计。这座由蹲坑、踏脚板、靠背、石栏及握手等青石构件组成的“主卫”,设计充满人性化,展现了汉代工匠的智慧。
汉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徐州建立了汉文化景区,这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淮海区域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景区内不仅有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等主题博物馆,还设有解忧公主纪念馆、贵族陪葬墓等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汉文化的空间。
徐州博物馆则通过各种展览,让这些文物“活”起来。2025年1月,“美美与共——徐州博物馆文物珍宝基层行”首站在沛县博物馆开展,精选了狮子山、北洞山、东洞山等楚王墓和王后墓出土的汉代文物珍品,以及驮篮山楚王墓陪葬墓最新出土文物20件(套),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中了解汉代人的生活。
徐州,这座见证了汉朝兴衰的古城,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向世人诉说着两汉文化的辉煌。从狮子山楚王陵的金缕玉衣,到龟山汉墓的巧夺天工,再到驮篮山楚王墓的宫廷生活场景,这些珍贵的文物和遗迹,不仅展现了汉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通过现代的保护和展示方式,这些文化遗产正以新的面貌,向世人讲述着徐州的汉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