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肾病患者营养指南,这10条核心建议请收好
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肾病患者营养指南,这10条核心建议请收好
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为我国8200万肾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饮食指导。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合理的膳食干预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推迟进入透析时间。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管理原则
指南基于现代营养学、中医学、肾脏病内科学理论以及最新的文献证据,提出了10条核心建议:
1. 食物多样,分期选配
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建议每日12种以上,每周达25种以上。根据病情分期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和比例,以减少肾脏负担。
2. 能量充足,体重合理
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能量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30~35kcal。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能量摄入可减少500~750kcal,使其体重降至适宜范围内。
3. 蛋白质摄入要适量
蛋白质对于维持机体的组织更新和机体功能十分重要,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优质蛋白通常富含于动物性食物和大豆中。
4. 蔬菜水果要适量
鼓励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进食蔬菜水果,推荐每日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当患者出现水肿或高钾血症时,则需谨慎控制摄入量。
5. 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有利于改善血压和减轻水肿。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功能的损害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高磷血症、高钾血症,需要严格控制。
6. 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对于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饮水量1500~1700mL;对于存在水肿和(或)尿量较少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根据每天的尿液排出量以及透析脱水量等来计划饮水量。
7. 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食养方案。同时考虑季节和地域因素,合理膳食。
8. 营养健康食品的补充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足,需要定期进行营养评定和监测,必要时给予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9. 规律进餐,适度运动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适度运动是维持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的基础。
10. 定期监测,强化自我管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是成功实施膳食干预和防止出现营养不良的重要保障。
不同分期的饮食建议
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不同阶段的饮食管理重点不同:
1-2期:基础管理
- 主食以全谷物、杂豆类、薯类为主
- 每天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 适量水果
- 常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
- 限制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
3-5期:严格控制
- 实施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6g
- 主食选择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
- 蔬菜选择含蛋白质少的瓜菜类
- 控制盐、油、糖和调味品的使用量
- 注意钾、磷的摄入量
实用饮食技巧
限水小妙招:减少高水分食物摄入,饮食清淡少盐,使用有刻度的杯子精确计算全天饮水量。
控盐秘籍:避免加工食品,使用限盐勺,巧用葱姜蒜等天然调料替代部分食盐,延迟放盐时间。
限磷诀窍:避免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食物切块焯水可去除部分磷,仔细查看食品标签。
限钾要点:避免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食物切小块焯水去钾后再烹调,避免低钠盐和果汁。
营养补充:可选择透析专用营养补剂,如析乐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改善食欲,补充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地域饮食习惯与肾病
研究显示,慢性肾病的分布与地区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 西南地区:四川、广西等地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当地烟熏肉摄入量大有关。
- 华南地区:广东等地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水质含钙钠量高、喜喝浓茶等习惯有关。
- 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等地患病率相对较低,但IgA肾病高发,可能与环境因素相关。
结语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进餐,适度运动,并定期监测健康状况。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在专业临床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