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分水工程:守护东居延海生态20年
黑河分水工程:守护东居延海生态20年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一片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与周围的沙漠戈壁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是东居延海,一个曾几度干涸的湖泊,如今却重现生机,成为沙漠中的一颗明珠。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黑河分水工程20多年的持续努力。
从干涸到重生:黑河分水工程的实施
黑河,作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是居延海的主要水源补给。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曾频频断流,导致居延海几度干涸,额济纳绿洲生态一度濒临崩溃。
为拯救这一重要的生态屏障,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工程采取“集中调水、分区轮灌”的方式,通过青铜峡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等关键工程,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的历史性转变。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累计向东居延海补水达12.8亿立方米。
生态恢复:沙漠绿洲重现生机
随着黑河水的持续补给,东居延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水面面积稳定在40平方公里左右,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栖息动植物种类超过200种,候鸟数量高达10万多只。曾经干涸的湖床,如今已成为水鸟的天堂。
湖畔的芦苇丛郁郁葱葱,为各种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据统计,湖区的芦苇等水生植被面积已从1000亩扩展至3万亩。周边的胡杨林也因充足的水源而焕发生机,林面积由39万亩增长至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3%,植被覆盖度提高到10%。
挑战与应对:守护生态成果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东居延海的生态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黑河上游来水偏枯,累计来水仅4.16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5.05亿立方米。加之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东居延海一度面临干涸风险。
为应对这一挑战,当地采取了一系列科学调度措施。例如,首次创新实施冬春季接续调水,通过加强巡查、关闭引水口门等措施,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同时,积极与流域管理机构协调,争取延长调水时间,提高输水效率。
2023-2024年度,通过5次调度,累计向东居延海补水0.7亿立方米,成功实现了连续20年不干涸的目标。这一成果不仅有效浸润了沿河绿洲,还累计灌溉林草地44.8万亩,对维护额济纳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持续守护“幸福河”
黑河分水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干旱地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面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挑战,未来的工作仍需不断努力。
“我们将始终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肩负起黑河治理保护重任,持续推进黑河水量调度工作全面落实,努力将黑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阿拉善盟水务局局长罗晓春表示。
黑河水,让居延海重生,让额济纳绿洲生态持续向好。这一生态奇迹的创造,不仅展现了人类治理自然的能力,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未来,随着持续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条“幸福河”必将为更多的人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