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手机笔记本销量暴增背后的新动能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手机笔记本销量暴增背后的新动能
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20.3%,笔记本电脑产量更是暴增41.8%。这一轮强劲增长,不仅展现了广东制造业的韧性,更折射出全球科技产业的新动向。
增长背后的秘密
这一轮增长并非偶然。从技术创新到政策支持,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爆发。
在生产侧,数字化转型正为制造业插上科技翅膀。以肇庆一家热管企业为例,通过AI主动设计,不仅节省了50%的研发时间和费用,设计品质也明显提升。这种降本增效的案例在广东已屡见不鲜。去年年底,广东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14个试点城市中约半数选择了电子信息作为试点行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在需求侧,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拉动作用不容忽视。在国内,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升级类电子产品需求。而在国际市场上,世界经济回暖带动外需强劲复苏。据统计,一季度深圳、惠州出口分别增长28.2%、8.4%,机电类产品占深圳出口总值的68.3%。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府的前瞻布局和企业创新的双轮驱动。
2024年2月,广东印发实施《培育发展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要在新一代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领域引领全国。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背后,是广东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以珠三角为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电子信息产业拓展带和北部终端配套生态发展区的产业布局。在2024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中,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283.9亿元,位居各行业之首。华为、比亚迪、富士康等龙头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新技术引领未来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正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核心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广东正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由单一环节赋能向垂直多场景覆盖拓展。
在量子信息领域,广东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汇聚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全球重要影响的量子科技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平台。
在虚拟现实领域,广东重点推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等区域联动,建成立足广东、辐射粤港澳、面向全球的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区。
展望: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尽管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贸易摩擦等挑战,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演进,广东有望在更多前沿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营收和增加值将分别达到5.5万亿元和1.1万亿元。可以预见,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将成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极。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压舱石",更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