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东莞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近日,东莞正式吹响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号角。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不仅是一座闻名遐迩的“世界工厂”,更是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从松山湖畔的湖光山色到观音山上的苍翠林海,从银瓶山巅的云雾缭绕到华阳湖边的水乡风情,东莞的自然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生态建设:从“世界工厂”到“生态家园”
近年来,东莞在生态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设绿道系统、口袋公园等精细化品质提升项目,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据统计,目前东莞已建成绿道超过1000公里,各类公园超过1500个,城市绿地率高达40%以上。
在松山湖畔,一条全长约20公里的自行车道蜿蜒曲折,沿途风景如画,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92%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银瓶山作为东莞最高峰,四季景色各异,每季都有其独特韵味。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则以其岭南水乡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规划引领:打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根据《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东莞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在生态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
- 到2035年,东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万亩;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61.08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6.74平方千米;
- 完善绿色游憩网络体系,形成“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
- 构建碧道、绿道、南粤古驿道、健身步道构成的蓝绿特色游憩体系。
城市发展:生态与产业的和谐共生
东莞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对先进制造业连片产业空间的供给,逐步推进传统产业空间的提质增效。同时,注重历史文化保护,挖掘东莞在大湾区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完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
未来展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随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东莞正朝着更加绿色、宜居的方向迈进。可以预见,未来的东莞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制造业基地,更是一座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宜居之城。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市民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情享受绿色生态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东莞松山湖畔的落羽杉林,冬日里呈现出迷人的橘红色,与蓝天碧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动人的油画。
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92%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银瓶山作为东莞最高峰,四季景色各异,每季都有其独特韵味。
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其岭南水乡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