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阁:柳河大捷背后的抗日英雄
王凤阁:柳河大捷背后的抗日英雄
1932年5月8日,东北抗日名将王凤阁率领两千余名大刀会员,一举攻占柳河县城。他们捣毁了日本海龙领事馆柳河出张所和伪县公署,释放了被关押的无辜劳苦百姓,并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这场被称为“柳河大捷”的战斗,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
王凤阁,这位出生于1895年的吉林通化人,自幼便怀有报国之志。他在通化县立中学毕业后,曾投入奉军汤玉麟部,学习军事知识。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回到家乡,与大刀会首领张宝泰、刘青山等人联合,聚集五百余人,组织抗日武装。
1932年5月7日,王凤阁、方春生率部攻占孤山镇,大败伪军和伪警察大队。次日,他们乘胜追击,攻入柳河县城。进城后,王凤阁首先砸开监狱,释放被关押的无辜百姓,捣毁日本领事馆和伪县公署。当晚11时,他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号召民众起来抗日救国,表明了自己的抗日决心。
柳河大捷后,王凤阁正式成立了义勇军,并担任司令一职。他的部队在通化、柳河等地与日伪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其中著名战役包括克柳河、过道河子阻击战、果松川雨夜歼日军等。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4年4月,王凤阁得知驻扎在鸭绿江岸临江十二道沟的伪军要到罗圈六道沟小街据点领取枪支弹药的情报,遂派两个连在七十二道河子东岭的十八盘设下埋伏,布下“口袋阵”,仅几十分钟就结束战斗。敌人全部投降,缴获数百支枪和大量弹药。
1934年秋,伪通化警察署署长纪大作率警察大队到大庙沟“扫荡”,被王凤阁的部队包围,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缴获长短枪八十余支,子弹五千多发,伪警死伤百余名,俘虏八十多名。
然而,随着日军加大对抗日武装的围剿力度,王凤阁的部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1936年秋冬之际,日本陆军省下令关东军限期消灭王凤阁等抗日武装。侵略军调集大批军警,组织日伪军“联合大讨伐”,采用“集家并屯”、“保甲连坐”等毒辣手段,孤立各抗日队伍。
1937年春,王凤阁的部队被包围在通化、临江、集安三县交界的老虎顶子。敌猛攻三昼夜却难进一步,又调来飞机投掷燃烧弹,漫山遍野顿成火海。王凤阁率部突出重围,退至大罗圈沟的东南岔,又被紧追不舍的敌人重重包围。经过一昼夜的激烈战斗,王凤阁的部队弹尽粮绝。全体将士誓死不降,与敌展开了肉搏战,最后伤亡殆尽。
1937年3月27日,王凤阁左臂骨折,腿受重伤,被敌俘获。1937年4月1日,王凤阁与其妻、子慷慨就义于玉皇山麓。王凤阁的妻子和年仅四岁的幼子小金子,始终坚贞不屈,不失中国人的骨气。敌人曾用饼干、糖果引诱小金子,小金子摆着小手喊道:“我不吃日本鬼子的东西!”他的气节强烈地震撼着世人。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从背后开枪将母子二人打死。为了抗日救国,王凤阁将军一家五口人先后遇难。
王凤阁一家被押到通化,投入日伪宪兵队秘密监狱。他们一家人虽然身陷囹圄,但以其一身正气,同敌人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日伪当局先是以诱降为手段,企图迫使王凤阁屈服,放弃反满抗日的决心。失败后,敌人又对王凤阁进行严刑拷打,但王凤阁没有呻吟一声,他痛骂汉奸走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黔驴技穷的敌人软硬招使绝后,决定对王凤阁一家下毒手。
1937 年4 月1 日,王凤阁和妻子、孩子一家三人在通化玉皇山下的柳条沟被日军杀害。临刑时几个鬼子兵一拥而上,要架王凤阁下刑车,王凤阁把他们甩开,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地走向刑场。他对送行的群众高喊:“父老兄弟姐妹们! 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一个王凤阁倒下去,会有千万个王凤阁站起来,大家努力吧!中国不会亡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寇事先挖了两个坑,让王凤阁跪在西边的坑旁,王凤阁坚决不跪,他向日本鬼子说:“我不能跪,我活着没向日本人下跪,死了也要站着做鬼。“日寇无奈,只好强行将他按坐在地上,用战刀将王凤阁砍杀,将军时年42 岁。日寇随后把烈士的头颅装入一木匣内准备拿到各县示众。接着日寇又从第二辆车上把张氏和孩子押了下来,张氏十分镇定地抱起孩子走向土坑。鬼子指着第二个坑让她下去,她看见另一个坑上有血迹,便和孩子毅然地跳入丈夫殉难的坑里, 惨无人性的敌人向她和孩子连开数枪……周围远观的百姓无不眼含热泪,痛心不止。
王凤阁将军为抗日救国,贡献出了全家生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 事迹 ,在白山黑水间永远流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