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疗法:攻克疑难杂症的新希望
细胞疗法:攻克疑难杂症的新希望
2024年初,《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力挺细胞疗法在治疗疑难重症方面的重要进展。作为一种前沿医疗技术,细胞疗法通过将正常或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人体细胞移植或输入患者体内,替代原有受损细胞或发挥更强的免疫杀伤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创新疗法正在为许多传统治疗手段难以解决的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细胞疗法的技术原理
细胞疗法的核心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其中,CAR-T细胞疗法和CIK细胞疗法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两种技术。
CAR-T细胞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提取出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细胞表面安装一种类似“钥匙”的特殊分子——嵌合抗原受体(CAR)。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后,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带有特定抗原的肿瘤细胞。
CIK细胞疗法则被称为“细胞导弹”。CIK细胞是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并在特定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扩增而成的一类异质性细胞群体。它们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能够识别并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同时不会伤及正常细胞。CIK细胞通过三种途径杀灭肿瘤细胞:直接杀伤、间接杀伤和诱导凋亡。
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突破
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方面,CAR-T细胞疗法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疗效。清华大学博士何霆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的CAR-T细胞药物,针对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超过90%。目前,该团队开发的国内首个淋巴瘤基因治疗药物即将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打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
在实体瘤治疗方面,CIK细胞疗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一项关于肝癌治疗的研究显示,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显著延长,6、12、18个月复发率分别为6.7%、10.0%、8.9%,而对照组分别为40.0%和15.6%。在乳腺癌治疗中,CIK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7%和8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3%和68.6%。
此外,细胞疗法在其他多个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接受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滴注的危重症患者存活率提高了2.5倍;在脊髓损伤治疗中,13例患者中有12例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在糖尿病治疗中,多名患者使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后足部溃疡几乎全部愈合。
细胞疗法的优势与挑战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细胞疗法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够实现个体化治疗,从源头上修复受损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药物依赖,并且疗效持久。然而,细胞疗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复杂性高、成本高昂、生产周期长等。此外,目前许多细胞治疗技术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正式批准。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大力支持,细胞疗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细胞治疗等前沿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到细胞疗法的研究中,推动着这一领域快速前进。
尽管细胞疗法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专家也指出,当前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产业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细胞疗法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