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揭秘:公众同情心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揭秘:公众同情心的秘密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54163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10351
3.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1123/26768ab0b5916fe8058cffe4509be0cb.html
4.
https://post.m.smzdm.com/p/apm9w6l9/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2/18/71147420_1138314370.shtml
6.
https://vocus.cc/article/618f764ffd8978000117f66c
7.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5-1/20250124063149162.htm
8.
https://www.cnaes.edu.cn/post/30156
9.
https://ckhs.tw/post/id/113
10.
https://www.cssn.cn/dkzgxp/zgxp_zgshkx/shkx2409/202411/t20241121_5804548.shtml
1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6092
12.
https://s.fh21.com.cn/psy/view/7751530.html

同情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情感反应,它驱使我们关心他人的痛苦并提供帮助。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同情心在确保照顾后代的哺乳动物护理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提高人类生存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对他人的遭遇产生同情?为什么在面对同样的事件时,人们的反应会如此不同?让我们一起探索公众同情心的心理学秘密。

01

同情心的本质

心理学将同情心定义为一种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能力,它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并帮助对方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这种能力并非人人都有,一些人甚至会患上同理心缺陷障碍,无法走出自己的世界,与他人的经历感同身受。

02

同情心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发现,同情心的产生与一种名为催产素的神经肽密切相关。催产素通过增强疼痛和痛苦线索的显著性来介导同情心,为同情陌生人提供了神经生物学基础。在父母照顾和亲密关系中起核心作用的进化古代催产素系统为同情亲属和非亲属陌生人提供了神经生物学基础。

研究还发现,催产素在听痛苦主人公的录音时会增加同情心。遗传学研究发现催产素受体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倾向于亲社会性和对他人痛苦的敏感性的特质水平之间存在一致的关联。

03

影响同情心的因素

虽然我们都有产生同情心的生理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苦难的反应却大不相同。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最早是在心理治疗师和医务人员身上观察到的现象。他们经常报告说,随着反复接触病人的创伤,他们的同情心在不断减少。然而,这一术语现在也被用来描述人们在许多其他情境中的冷漠态度,包括对新闻事件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苦难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实际的苦难程度,还与他们对大脑资源的信念相关。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同情心是有限的,那么在面对连续的苦难时,我们更容易感到疲惫和无力。相反,如果我们认为同情心是可以持续的资源,那么即使在面对大量苦难时,我们也更有可能保持同情心。

04

同情心的社会作用与局限性

同情心不仅是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特征,而且有助于人们感到被认可、被理解,并与同情他们的人建立联系。在临床环境中,它在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和减少孤独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过度表达同理心也会带来代价。照顾者可能会感到同情疲劳,专业护理人员,尤其是心理健康机构的护理人员,可能需要牺牲一些同理心的能力,以避免精疲力竭,或有效地平衡他们对每个客户的情感投入。

最近,一项来自多伦多大学斯卡伯勒分校的研究甚至发现,人工智能在产生移情反应方面比人类更可靠、更一致。这项研究发表在《交流心理学》杂志上,研究了人们如何评估ChatGPT产生的移情反应,并将其与人类的反应进行比较。在四个独立的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对人工智能、普通人和危机应对专家创造的一系列积极和消极场景的书面回应中,判断同情心的水平。在每一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的反应都更受欢迎,并被评为更具同情心和反应性。

05

培养健康的同情心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培养一种健康的同情心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调整心态:认识到同情心不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是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增长的能力。尝试培养一种“无限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持续地对他人表达同情。

  2. 适度关注:在关注社会新闻和他人苦难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可以有意识地关注那些积极努力改变现状的人们的故事,比如勇敢地将救援物资送往战区的慈善工作者,或是在恐怖袭击面前保持冷静的急救人员。

  3. 行动胜于情绪:将同情心转化为实际行动,比如参与志愿服务、捐款或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这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意义和满足感。

  4. 培养自我关怀:在给予他人同情的同时,也要学会关怀自己。注意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求支持和帮助,避免过度消耗自己的情感资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培养一种既充满同情又不失理性的态度,既能帮助他人,又能保护自己,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颗温暖而坚韧的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