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从传统到现代的乡村人际关系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从传统到现代的乡村人际关系变迁

引用
豆瓣
6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91000/
2.
https://www.sohu.com/a/839978325_122006510
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942170/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48035
5.
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481894.html
6.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63656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全书由十四篇文章组成,深入剖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与特性,展现了传统乡土社会的基本面貌。其中,“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独特模式。

01

差序格局: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模式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结构。他指出,在乡土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一圈圈向外扩展,形成一个由亲疏远近构成的社会网络。这种格局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强调清晰的团体界限和成员身份。

差序格局的特点在于其弹性与模糊性。每个人都是自己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这种格局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家族制度和伦理观念中,强调血缘和地缘关系的重要性。在乡土社会中,人们通过这种差序格局建立起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秩序。

0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回流儿童”为例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传统的差序格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回流儿童”现象。这些儿童先随父母进城生活,后因各种原因返回农村老家,他们在城乡之间流动,面临着亲情、人际、学业和文化融入的多重挑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回流儿童”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他们与父母交流更少,亲子关系比城市儿童差,自我接纳也更差。在学业上,他们遇到的学习困难更多,表示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遇到困难没人帮助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农村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往往感到疏离,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的比例高于其他农村儿童。

这种现象反映了传统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在快速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传统的家族和地缘关系正在被打破,而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尚未完全建立。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对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挑战。

03

从差序到团体: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转型。正如费孝通所预见的,传统的差序格局正在向现代意义的团体格局转变。这一转变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是构建团体格局的重要途径。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组织化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目前农民合作组织的数量虽然已超过15万个,但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国总农户数的9.8%,农民组织化程度总体偏低。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也削弱了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博弈能力。

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的转变,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治理革命。它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乡村社会的组织方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04

结语: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乡土中国》中关于差序格局的论述,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运作机制,更为我们思考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的差序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其影响并未完全消失。相反,它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和融合,正在塑造着中国乡村社会的新面貌。

面对这一转型,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这既是对费孝通先生学术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现实的回应。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推动中国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