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0号线和12号线新进展:赤岗站封顶!
广州地铁10号线和12号线新进展:赤岗站封顶!
广州地铁10号线和12号线迎来重大建设进展。其中,12号线最深车站赤岗站实现封顶,标志着该线关键节点顺利完成;而10号线首通段全线“电通”,有望率先通车。此外,12号线云溪公园至小金钟区间左线盾构隧道也已贯通,进一步推动了整体工程进度。这些重要里程碑不仅提升了市民对地铁建设的关注度,也为未来交通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赤岗站封顶:地下13层楼深的工程奇迹
近日,广州地铁12号线迎来重要建设节点:全线最深车站——赤岗站实现封顶。该站位于猎德大桥与新港中路交叉三角地带,主体结构为地下四层,远期换乘区为地下六层设计,基坑最深处达39.8米,相当于地下13层楼高。基坑紧邻既有运营地铁线、桥梁、河涌,周边环境复杂。
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赤岗站车站主体结构“零距离”上跨下穿既有线区间,施工风险大,岩层强度高。针对下穿既有线暗挖施工这一高难度、高风险行业难题,建设者们积极推动设计变更优化等措施,与运营单位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各项数据监测,落实各项措施,安全风险管控到位,顺利完成赤岗站下穿既有线施工任务。
10号线首通段实现“电通”
与此同时,广州地铁10号线也传来好消息。近日,随着广州地铁十号线广州大道中站变电所各高压开关柜带电指示灯相继亮起,变压器的嗡鸣声随之响起,标志着该线首通段西朗至广州大道中站段全线变电所及33kV环网顺利实现“电通”,为后续各项带电调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推进施工进度,广州地铁联合中铁建华南建设广州地铁十号线总承包部、中铁十二局、中铁路安监理等组成专项工作组,深入现场调查制约施工的因素,分门别类研究解决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面对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换乘改造多、各专业交叉量大等复杂挑战,参建各方充分借助BIM技术等数字化手段,与各相关专业进行模型碰撞、优化,减少后期现场协调与返工,确保各项节点目标顺利实现。
创新技术引领未来
两条新线不仅在建设进度上取得突破,在技术创新方面也亮点纷呈。
12号线列车采用全球首创轴箱内置式架悬直驱转向架,取消了传统的齿轮箱,体积减小约20%,整列车转向架共减重约10吨。同时,簧下重量降低约30%,极大提升了转向架运行安全性,维护成本降低约20%。
10号线列车则采用了目前最高级别的GOA4全自动驾驶技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无人驾驶各种场景,包括列车正常运营、故障运营以及应急运营状态等不同情境,对列车电路、监测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通车时间与未来展望
根据最新消息,12号线有望在明年率先开通部分区段,而10号线首通段(西朗至广州大道中)也有望率先通车。两条线路的建成将对海珠区乃至整个广州市的交通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12号线作为广州“X”形对角线之一,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骨干线,西起浔峰岗,东至大学城南,串联白云火车站,在东湖与6号线、10号线(建设中)换乘。线路承担白云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番禺区五大组团间的交通联系,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填充白云区西南部、二沙岛、海珠区东部等区域的轨道交通空白。
10号线则是填补广州市中心区轨道空白的“加密线”,贯穿天河商业中心、珠江新城等城市核心区,将极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随着建设的稳步推进,这两条地铁新线将为广州的公共交通系统注入新的活力,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