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救助站:法律援助守护权益
广州市救助站:法律援助守护权益
2024年,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法律援助室共举办57场法律专题讲座,为受助人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务工不着、劳工纠纷、家庭冲突等问题。这一数字背后,是广州市救助站在法律援助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
法律援助室:受助人员的“维权港湾”
走进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可以看到一个特别的功能室——法律援助室。这里配备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和执业律师,为受助人员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与代理、民事案件诉讼代理等多种形式。
法律援助室的设立,源于对受助人员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在救助站,不仅有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还有因务工不着、劳资纠纷等原因陷入困境的群众。他们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又无力承担高昂的律师费用,法律援助室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专业法律帮助的平台。
案例故事:法律援助改变人生
在天河区法律援助处,有一个名字被许多人记住——张颖达。作为民进广州市天河区基层委员会会员,她带领团队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近5年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0129人次,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8355件,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
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对夫妇冒着风雨来到法律援助处,手中紧紧握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无偿服务解民忧 法律援助暖人心”。他们是来感谢张颖达的。原来,丈夫朱某在工地受伤,家境极其困难,甚至产生了轻生念头。张颖达主动安抚他,奔走于区人社局、派出所和街道劳监中队之间,最终促成建筑公司垫付医疗费用,并为朱某争取到20余万元赔偿。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精神残疾人吴某的房产被犯罪团伙通过虚假公证多次转卖抵押。张颖达接手这个案件后,经过长达六年的努力,终于为吴某恢复了房产所有权。
法律援助:从“输血”到“造血”
法律援助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助受助人员重建生活。广州市救助站通过法律援助室,为受助人员提供就业帮扶服务。与18家爱心企业建立就业帮扶联盟,提供保安、物业、保洁等岗位,常态化开展职业规划、岗位引导等服务。2024年,成功帮助21名受助人员找到工作,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借鉴国际经验,展望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救助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外的救助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例如,德国将无家可归的“前状态”和“后状态”都纳入救助范围,美国则将面临无家可归威胁的群体全部纳入救助体系。这些做法启示我们,救助工作不应局限于眼前的困境,更应关注受助人员的长远发展。
未来,广州市救助站计划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探索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为受助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同时,还将加强对受助人员的调查统计工作,精准把握群体特征,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法律援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受助人员前行的道路。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这盏明灯正变得越来越亮,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