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长效预防药物有望终结艾滋病,但可及性挑战仍存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长效预防药物有望终结艾滋病,但可及性挑战仍存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毒(HIV),这一数字在过去五年中几乎没有变化。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突破,我们终于看到了终结艾滋病疫情的希望之光。
革命性突破:长效预防药物
2025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长效HIV预防药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吉利德科学公司生产的利那卡韦(Lenacapavir)。这种药物每年仅需注射两针,就能提供高达95%以上的感染防护。更令人期待的是,吉利德正在试验每年只需注射一次的版本。另一家制药公司ViiV Healthcare推出的卡博特韦(Cabotegravir)也已投入使用,每两个月注射一次即可有效预防HIV感染。
除了注射药物,其他长效预防方法也在积极推进中。例如,月经环已经投入使用,长效药丸和阴道环也正在试验阶段。这些突破性进展为2030年终结艾滋病疫情带来了新的希望。
可及性挑战:价格与生产困境
然而,这些革命性的药物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克服一个重大障碍:可及性。
以利那卡韦为例,目前在美国作为治疗药物的人均年费用高达4万美元。虽然研究显示如果能为1000万人提供治疗,仿制药的成本可能降至每人每年40美元,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吉利德和ViiV公司虽然已授权部分国家生产仿制药,但进展缓慢。预计到2026年才能推出仿制药,而且许多国家仍未被纳入授权范围。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被排除在外,而这一地区的HIV感染率正在持续上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尽管有4000万感染者,但目前尚无授权生产商。
全球防治现状:资金困境与服务中断
就在这些突破性药物即将改变HIV预防格局之际,全球防治工作却遭遇了重大挫折。
美国近期暂停了对外援助资金,虽然豁免了救命治疗项目,但预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断,外联工作者合同被迫终止,关键服务如安全套发放、检测等可能中断。
在埃塞俄比亚,约5000名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合同依赖于美国援助,目前这些合同已被终止。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不重新授权总统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且未能为艾滋病防治找到替代资源,预计艾滋病死亡人数可能增加400%,达到630万人。
未来展望:多方合作是关键
面对这些挑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呼吁各方采取行动:
- 制药公司应加快行动,确保新型艾滋病药物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促进“仿制药竞争”。
- 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需要加大投入,确保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能够获得这些救命药物。
- 民间社会应积极参与,推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
虽然这些新药物并非治愈方法或疫苗,但它们可以阻止HIV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正如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拜安伊玛所说:“科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神奇的新工具,每年仅注射两次即可有效预防HIV感染的药物,且同样可用于治疗。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无论是通过制药公司加速行动,还是政府介入。这是我们终结艾滋病的宝贵契机,绝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