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后服务质量频遭质疑,韵达股份正面临多重挑战
双11后服务质量频遭质疑,韵达股份正面临多重挑战
双11电商狂欢节后,韵达股份的服务质量问题频频引发关注。从包裹滞留到派送延迟,从末端网点管理混乱到多地监管部门约谈,这家曾经的快递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服务质量问题频发
2024年双11期间,韵达在多个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包裹滞留问题。据媒体报道,广州市花都区韵达狮岭站点甚至一度停止运作,有关负责人失联,部分员工被拖欠工资长达数月。虽然经各方协调,韵达总部最终发放了拖欠工资,但这一事件暴露出了韵达在末端网点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类似的问题并非个案。在北京、福建等地,韵达均因服务质量和运营问题被邮政管理局约谈。消费者投诉更是络绎不绝,小红书上充斥着用户对韵达快递延迟的抱怨。一位网友表示,其包裹从1月5日开始核实,直到10日仍未得到明确回复,客服每天只是机械地回复“24小时内处理”,却始终没有实际行动。
股价表现低迷
服务质量问题的频发,直接反映在了韵达的股价表现上。2024年,韵达股份全年涨幅仅为3.16%,在A股主要快递企业中排名垫底。相比之下,申通快递全年涨幅达30.37%,圆通速递涨幅为18.84%。截至2025年1月,韵达市值为221.79亿元,不仅远低于圆通的488.56亿元,甚至落后于申通的154亿元。
市场竞争加剧
在快递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韵达的市场份额却在持续下滑。2023年,韵达被圆通超越,失去了行业第二的位置。2024年11月,圆通、韵达和申通的快递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17.4%、17.6%和21.1%,但圆通以超过50亿件的业务量领先,韵达与申通的差距已不足1亿件。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韵达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2024年8月单票价格降至1.99元,在主要快递公司中垫底。虽然前三季度业务量同比增长27.7%,但营收增幅仅有0.26%,净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及理财产品的3.28亿元收益。
未来路在何方?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韵达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2025年,快递行业的竞争重心将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韵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 优化网络布局:加强末端网点的管理和支持,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 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可靠性
- 开拓新业务领域:在国际快递、西部市场等高增长领域加大投入
- 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运营成本
韵达股份董事长聂腾云在2025年协发委会议上表示,公司将聚焦“夯实网络发展基础,增强网络发展动能,激发服务客户潜能,提升服务社会效能”。这表明韵达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谋求转变。
然而,在快递行业加速整合的背景下,留给韵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找准定位,将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