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脊椎侧弯吗?背痛、脚痛、脚麻都可能与脊椎侧弯有关,拖越久越难治疗
你有脊椎侧弯吗?背痛、脚痛、脚麻都可能与脊椎侧弯有关,拖越久越难治疗
年纪增加也不能忽视脊椎侧弯
「脊椎侧弯」在一般民众当中,多半被认为是儿童疾病。因担心长大后脊椎变形,父母容易积极地去关注及治疗;但你知道吗?随着年纪增长,一旦身形固定、加上有了工作与家庭,反而更容易忽略变形脊椎的危险性,加上骨质及关节逐渐退化,当我们意识到侧弯问题时,往往影响到神经,想要改善已经变得更加困难。
看到这里的你,是否下意识地注意到自己的脊椎了呢?经统计,约有15%的民众会面临到侧弯问题,大多会发生在60岁,甚至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弯曲角度。
脊椎侧弯的自我检查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侧弯的问题?可以利用简单的自我检视,像是轻松站在镜子前方观察自己:
❶ 头部是否有倾斜
❷ 左右肩膀及骨盆位置是否不等高
❸ 躺姿下,观察是否有肋骨高低不一
以上都可以评估脊椎有无侧弯、旋转。
脊椎侧弯与生活习惯有关
如果发现自己有以上现象,也不需要太过紧张,有时候可能和我们平常的习惯有关。
例如,习惯性以右肩背重物,导致右肩较高;或是打电脑多以鼠标操作为主,导致身体右侧略为向前,甚至习惯站「三七步」,而有左右骨盆一高一低的问题;或者是使用「Adam氏前弯试验(Adam’s forward bending test)」,请他人站于自己面前观察,在我们双手合拢下垂置于双膝间,并向前弯曲的过程中,背部左右两侧是否有高低不一的问题。
脊椎侧弯要如何治疗呢?
当我们发现身体的某一区段有左右不等高,或是出现常见的背痛、跛行、脚痛、脚麻、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等症狀,可进一步向医生寻求协助,透过X光检查,确认自己脊椎弯曲的角度。
若角度大于10度以上,則会被诊断脊椎侧弯。刚开始可建议以复健、药物治疗改善,并定期追蹤,若大于20度,则建议穿戴背架,以外在力量改善弯曲角度,若是角度已经超过40度,或是已造成神經壓迫,医生才会考虑使用手术治疗。
由于可能会面临手术的风险,大家往往在意的是,到底今天要选择保守性治疗,还是使用手术治疗?经过研究统计,若患者接受保守治疗1年内,对于保守治疗满意且有效果,到2年时与手术治疗的没差。
但若患者接受保守治疗1年内,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且疼痛改善不佳时,改為手术治疗,效果则比保守性治疗来的好,但仍然建议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自身有脊椎侧弯时,积极配合治疗,才是避免后续需要使用背架及手术的结果。
大家都清楚退化性的脊椎侧弯,往往是长时间累积出来的结果,因此,这次与大家分享简单的方式,减少侧弯风险吧!
预防脊椎侧弯——日常有意识的调整
一旦有这些表现也不需要太担心,若只是在镜中发现有这些姿态,但尚未有「肌肉酸痛」或是「神经麻痛」的现象,多半只是一时习惯产生,经过一些时间的练习,就可以调整回来,我们可以透过随时藉由周邊鏡子或玻璃,观察自己的体态。
例如在等捷运时,可以透过柵欄口的玻璃檢視自己的站姿;或是起床刷牙时,照照看自己的脸及肩膀,左右耳朵与肩膀的位置,因为是不知不覺的發生;有時候自己也沒有感觉身体的歪斜,我們也可以請同事及家人,時刻幫忙注意自己的姿态是否已经有驼背?身体弯一边或是三七步站,让他人提醒自己需要维持站姿。
预防脊椎侧弯——身体伸展与肌力的强化
长期的姿势不良也会导致身体肌肉力量的不平衡,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左右侧弯幅度及身体旋转的角度观察,多半弯曲角度的「对侧」肌肉较容易紧绷(如:身体向右側弯较差,代表左側肌肉較為紧绷。
因此可以每日花一点时间,做简单的伸展动作;除此之外,肌力训练也是很重要的,当肌肉紧绷,也代表著我们习惯使用此肌肉时,导致对侧肌肉因长时间无作用而有无力现象,为「平衡」左右侧肌肉,也需要加强无力的肌肉,也可以透过简单的运动来改善肌肉的平衡,例如:瑜伽、皮拉提斯、健身、有氧舞蹈等。
最后要提醒大家,不是已经有运动习惯,就可以忽略伸展与肌力,某些运动因为多以单边训练为主,仍有可能有「不对称」问题喔!
图片来源
unsplash、谢佩臻物理治疗师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