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防慢阻肺,你做到了吗?
戒烟防慢阻肺,你做到了吗?
我国约有1亿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高达27.4%,相当于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人是慢阻肺患者。更令人担忧的是,慢阻肺患者自身的患病知晓率仅为0.9%,很多人已经患病却浑然不知。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症状。这种疾病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会逐渐影响日常生活。慢阻肺的主要病因是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此外,长期接触职业粉尘、空气污染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吸烟是慢阻肺的头号元凶
研究表明,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最主要因素。烟草烟雾中的有毒物质会引起气道炎症,损害呼吸功能,导致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吸烟量与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吸烟1-10包-年(包-年指吸烟年数乘以每日吸烟量除以20)、11-20包-年、大于21包-年的吸烟者患慢阻肺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2.05倍、3.71倍和5.05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慢阻肺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最新数据显示,2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6%,相当于每14个人当中就有1个慢阻肺患者。而且,慢阻肺会悄然尾随患者数年最终导致死亡,被称为“沉默杀手”。我国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大疾病死亡原因。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关键
戒烟可以减缓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延缓病情进展。但是,仅凭意志力戒烟(俗称干戒)一年的成功率仅为3%~5%,多数人都需要经过10~14次的尝试才可能干戒成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专家建议,吸烟者应该接受戒烟药物、行为干预、数字戒烟干预等综合戒烟干预。其中,使用戒烟药物可以减轻或缓解戒断症状,对提高戒烟成功率非常有效。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3大类:1.尼古丁替代疗法(NRT)类药物;2.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3.酒石酸伐尼克兰片。
成功案例分享
67岁的王先生有32年烟龄,每天吸烟2包左右。最近,他被诊断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已经下降到中度功能不足的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他接受了综合戒烟干预,包括使用戒烟药物和行为干预。3个月后,他不仅成功戒烟,咳嗽、咳痰等症状也明显缓解,嗅觉恢复,血压也控制得很好。
其他预防措施
除了戒烟外,减少有害气体吸入、防治呼吸道感染、定期做肺功能检查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吸烟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
慢阻肺虽然可防可控,但是无法完全治愈,一旦诊断了慢阻肺,患者应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你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慢阻肺呢?如果还在吸烟,不妨从今天开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定决心戒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