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课间休息,让快乐与成长同行
15分钟课间休息,让快乐与成长同行
“丁零零……”下课铃响起,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三年级学生林雨轩像小鸟般“飞”向操场。“我和同学约好要比赛摸高!我们还可以投沙包、跳格子,能玩的游戏特别多。”林雨轩兴奋地说。
这是今年秋季新学期起,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后,学生们课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从10分钟到15分钟,这看似简单的5分钟延长,背后却蕴含着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
15分钟,带来哪些改变?
“172,173……”数十根彩色跳绳在空中划出绚丽弧线。在江苏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初一学生杨悦希正在课间刷新个人跳绳纪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课间练习,原本对跳绳并不擅长的我一次次突破了自己。”杨悦希自豪地说。
在山东青岛市李沧区东川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王珈慧则选择在课间和同学们踢足球。“多出5分钟后,时间更充裕,我们就可以组织一场小型对抗赛了,或是进行一些足球技巧的专项练习。”
课间休息,不只是放松
课间休息的延长,带来的不仅仅是活动时间的增加,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一次全面提升。
在北京,一些学校将下课铃改为舒缓且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声,时长从22秒延长到33秒,提醒老师及时下课。北京市第八中学副校长耿晓东说:“不占用学生课间时间、杜绝拖堂等理念,已经成为全校老师的共识。”
在福建泉州,一些学校开设“欢乐耕园”,让学生感受劳动耕耘的乐趣;在辽宁锦州,学校打造校园文化长廊、美术作品展览区、读书角,让学生们在课间获得滋养与成长。
创新活动,让课间更精彩
面对场地有限的挑战,各地学校纷纷开动脑筋,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课间活动。
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楼顶空间变身运动场,音乐教室摆上折叠乒乓球台,教学楼大厅拓展为益智游戏区。校长王钢说:“我们就想把现有的空间,一个场地多用途,现在有时间就想哪些地方还能给学生用上。”
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些学校把游戏“画”在地上,一到下课时间,五颜六色的地面游戏区成了孩子们欢乐蹦跳的海洋。长春市第一实验银河小学德育校长于凯说:“他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小伙伴们形成一个小组合作,也培养他们这种思维能力。”
家校携手,共促成长
课间休息的优化,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在物理课后,利用课间时间测量教学楼高度,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长春,一些学校组织教师与学生一同游戏和运动,增进师生感情。家长也普遍对课间休息改革表示支持,认为这不仅帮助孩子减压,也是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未来展望
从10分钟到15分钟,这看似简单的5分钟延长,背后却蕴含着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它不仅是时间的简单增加,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次重要投资。
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所说:“短短5分钟的延长,背后实则是育人的导向。课堂与课间从来不是‘割裂’的两面,学校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做好时间管理的‘加减法’,促进课间活动‘量质齐升’。”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15分钟成为孩子们童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让他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在操场上自由欢笑,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