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护理全攻略:从用药准备到外渗处理
甘露醇护理全攻略:从用药准备到外渗处理
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等。然而,作为一种高渗溶液,甘露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将从用药前准备、静脉滴注操作要点、用药观察及护理等方面,详细介绍甘露醇的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用药前准备
1. 药品检查
在使用甘露醇前,必须仔细检查药品质量。由于甘露醇在低于20℃的环境下容易结晶,因此需要确保药品无结晶。如果发现结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 将药品置于温水中浸泡,温度控制在37℃左右,轻轻摇晃瓶体以加速溶解。
- 在用量较大的科室,如神经内科,可设置恒温箱专门用于溶解甘露醇。
2. 药物配伍禁忌
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特别是不能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等,以免发生盐析产生结晶。
3. 剂量准备
甘露醇的常用规格是250ml,但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不同剂量的医嘱。如果需要使用125ml或100ml的剂量,建议使用无菌注射器准确抽取所需剂量,避免使用标记法,以防止用量不准和医疗纠纷。
静脉滴注操作要点
1. 输液途径选择
- 中心静脉导管:建议优先选择CVC/PICC等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甘露醇,以减少对外周血管的刺激。
- 外周静脉:如果必须使用外周静脉,应选择粗大、弹性好、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静脉,静脉直径应大于3.0mm。推荐使用7号针头进行穿刺。
2. 输液器选择
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过滤0.5mm以上的微粒,降低甘露醇药液外渗的风险。
3. 给药速度
甘露醇静脉滴速越快,血浆渗透压就越高,脱水作用就越强。一般要求在20分钟内滴完(10-15mL/min)。
4. 病情观察
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以下几点:
- 嘱咐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 定时巡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 监测尿量、电解质、中心静脉压和肾功能等指标,避免水电解质失衡和肾功能不全。
用药后的护理要点
1. 冲管处理
甘露醇输注完毕后,不能直接拔针,应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或更换其他液体,以确保药物完全输入体内,减少血管刺激。
2. 拔针方法
正确的拔针方法可以减少血管损伤和药液外渗:
- 关闭调节器后迅速拔针。
- 快速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留置针5-10分钟)。
- 避免揉搓穿刺部位。
处理甘露醇外渗
甘露醇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因此需要及时处理:
1. 立即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2. 外渗部位处理
- 50%硫酸镁湿敷:将50%硫酸镁倒在纱布上,敷于外渗部位,每日2次,每次40分钟,连续使用2-3天。
- 硫酸镁+利多卡因湿敷:将1%利多卡因2.5mL加入50%硫酸镁10mL中,浸湿纱布后敷于外渗部位,每6-8小时更换一次。
- 山莨菪碱热敷:将0.5%山莨菪碱稀释液浸湿纱布,贴敷于外渗部位,外盖保险膜,放置热水袋(温度控制在50-60℃),每次40分钟,每日2次,连续使用2-3天。
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小妙招
1. 热敷
在输液部位使用热水袋(40-50℃)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同时保持甘露醇温度,降低对静脉的刺激。
2. 药液加温
将甘露醇加热至25-37℃(不宜超过人体正常体温),可以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3. 抬高肢体
输液期间嘱咐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药液刺激。
甘露醇是一种有效的脱水和利尿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广泛。然而,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通过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希望本文能为临床护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