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雪为何迟迟不来?西伯利亚高温是主谋!
北京初雪为何迟迟不来?西伯利亚高温是主谋!
北京的冬天,似乎总在等待一场雪。
2024年的冬天,这份等待显得格外漫长。截至2025年1月25日,北京城区仍未迎来符合气象标准的初雪,这一等待已经持续了83天,创下近年来的新纪录。根据历史数据,北京平均初雪日为12月3日,而这个冬天,雪似乎在和人们玩着捉迷藏。
这场雪的迟到,背后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罪魁祸首”——远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通常被称为“世界冷极”的西伯利亚,2024年12月却上演了一场罕见的“高温”戏码。
以奥伊米亚康为例,这个最低气温可达-70℃的地方,2024年12月的平均气温仅为-34.7℃,比1991-2020年的平均值高出10.3℃。整个西伯利亚西部地区的气温更是偏高超过6℃。
这种异常的温暖,打乱了正常的天气节奏。西伯利亚是影响我国冷空气的主要发源地,而今年的高温使得“冷空气快递”频频延误。北极涡旋这个“快递小哥”不仅携带的冷空气较弱,而且路径偏东,刚到东北地区就转向日本海,与北京擦肩而过。
除了西伯利亚的高温,全球气候变暖也在悄悄改变着北京的冬天。2024年,全球气温达到历史新高,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在中国,除黑龙江和新疆两省外,整个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偏高,使得很多地区难以达到降雪条件。
这场初雪的迟到,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人们少了一些玩雪的乐趣。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降雪推迟和降水量减少会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增加病虫害风险。而对于依赖冬季降雪的旅游地区,如滑雪胜地,降雪晚可能影响旅游收入和游客体验。
幸运的是,1月23日,一场寒潮终于从北方而来,给乌鲁木齐、银川、西安、郑州等地带来了大到暴雪。中央气象台也发布了寒潮黄色预警和暴雪蓝色预警,预计1月25日至27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明显大风降温天气。
虽然这场迟到的雪姗姗来迟,但它终究还是来了。这场雪不仅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旱情,也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欢乐。而这场关于初雪的等待,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气候变化正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