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从心理学教授到阿里云之父的跨界传奇
王坚:从心理学教授到阿里云之父的跨界传奇
2009年,当王坚带领团队在杭州云栖小镇创立阿里云时,很少有人能预见到,这个最初饱受质疑的项目,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云计算领域的领军者。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誉为“阿里云之父”的技术领袖,竟然是一位心理学出身的教授。
从心理学到云计算:一次跨界的学术转型
王坚的学术之路始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还兼修了计算机系的相关课程,为日后跨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毕业后,王坚留在浙大任教,成为一名心理学教授。然而,他的学术兴趣并未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而是逐渐向计算机科学延伸。
2000年,王坚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主管研究员。在这里,他专注于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这为他后来在云计算领域的突破埋下了伏笔。在微软的近十年历练,使他在大规模数据处理系统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创立阿里云:从0到1的突破
2008年,王坚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离开微软,加入阿里巴巴。当时的阿里巴巴还是一家以电商为主的公司,云计算在中国更是处于萌芽阶段。面对外界的质疑,王坚却坚信云计算将改变世界,就像当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
2009年,阿里云正式成立。然而,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想象。团队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巨大挑战,还要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质疑声。但王坚始终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逐步建立起阿里云这个庞大的云计算平台。
“飞天”系统的诞生:奠定阿里云基石
在阿里云的发展历程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飞天”操作系统的研发。这个历时8年、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项目,成为了阿里云的核心技术支撑。飞天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分布式计算,为全球数百万家企业提供了高效稳定的云计算服务。
如今,阿里云已为全球300多万家企业提供了云计算服务,覆盖金融、政务、教育等多个领域。它不仅帮助这些企业提升了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成为了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跨学科背景:创新的源泉
回顾王坚的职业生涯,其心理学背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认为,AI不仅仅是科技工具的革命,而是改变所有科技研究范式的革命性工具。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他在科技创新中具有独特的洞察力。
2021年,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进一步肯定了其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如今,作为之江实验室主任,他继续致力于智能计算的研究,推动高效能新型算力系统的发展,为浙江、杭州实施人工智能战略提供创新支持。
从心理学教授到阿里云之父,王坚的职业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与突破。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奋斗史,更折射出中国云计算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正如他所说:“云计算是未来的水电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必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王坚及其团队的贡献,也将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