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将至,如何预防五十肩?
立冬将至,如何预防五十肩?
立冬将至,天气渐冷,许多中老年人开始出现肩部僵硬、疼痛加剧等问题,这正是常见的肩周炎,也被称为“五十肩”。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引发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
寒冷刺激:寒冷刺激是肩周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当肩部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如夜间露肩睡眠、环境潮湿寒冷,或经常吹空调、淋雨、冷水洗澡等,都容易导致肩关节受凉。寒冷会使肩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受低温刺激后可能引发肩部组织渗出增多,进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形成肩周炎。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逐渐老化,肩部组织也不例外。中老年人群中,由于软组织退行病变,肩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功能有所下降,对外界力量、刺激的承受力降低。这种退行性病变使得肩部更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肩周炎。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相对较高。
长期劳损:长期劳损是肩周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使用肩部,或者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都会使肩部肌肉和韧带持续受到牵拉和磨损。这种长期劳损会导致肩部肌肉和软组织出现水肿、粘连,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无菌性炎症,形成肩周炎。
外伤因素:肩部外伤也是肩周炎的常见原因。当肩部受到撞击、拉伤等损伤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容易导致肩部组织出现炎症和粘连。特别是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更容易导致肩周组织萎缩和粘连,从而引发肩周炎。此外,肩部急性挫伤或牵拉伤后治疗不当,也可能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缺乏运动:肩部活动量过少也是肩周炎的一个诱因。缺乏运动会导致关节滑液分泌减少,肩部肌肉力量薄弱,关节稳定性下降。这种情况下,肩部更容易受到损伤和炎症的侵袭,从而引发肩周炎。
内分泌紊乱: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导致肩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功能异常。这种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引发肩周炎的发生。
肩外疾病:除了肩部本身的因素外,一些肩外疾病也可能诱发肩周炎。例如,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等,可能通过牵涉痛或神经病变等方式导致肩部疼痛和功能受限,进而诱发肩周炎。这些疾病虽然原发于其他部位,但其症状可能放射到肩部,引起肩部的不适和炎症。
立冬时节预防肩周炎的具体方法
立冬是进入冬季的开始,中医认为,立冬代表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立冬时节养生调理要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应当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及情志,为来年春天养精蓄锐。
1. 保暖防寒
立冬后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头部是诸阳之会,受寒易引起头痛等不适;颈部有许多重要的经络通过,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保暖可预防颈椎病和呼吸道疾病;脚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保暖尤为重要。
2. 适度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可选择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晒背15-30分钟。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重要经络,晒背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3. 立冬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观点认为,动则生阳。冬季宜进行适度锻炼,以轻缓有氧运动为主,如八段锦、太极拳、慢跑等,使阳气升发,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大汗伤阳,应避免剧烈运动致大汗淋漓,因其后易着凉,令寒气入侵。另外,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进行,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而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以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4. 立冬饮食养生
立冬之后饮食上要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等古训。立冬后,饮食应以滋阴潜阳为主,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可适当食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帮助身体御寒。同时黑色入肾,多吃些黑米、黑芝麻、黑枣、乌鸡等健脾补肾;也要多吃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萝卜、青菜、木耳等。可以尝试药膳进补,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参芪排骨汤、黄精黑豆鸡汤等,平时煲汤也可加入黄芪、山药、银耳、枸杞、红枣、百合等。
5. 立冬中医疗法养生
艾灸、雷火灸、针灸疗法、中药足浴、刮痧、拔罐、按摩、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为广大患者健康养生保驾护航。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冬季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抵抗力减弱,加上肩部结构也在渐渐老化,对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减弱,这个年龄段也就成了肩周炎的高发年龄。
长期伏案工作者:如程序员、设计师等,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肩部肌肉循环较差,容易劳损,增加肩周炎的风险。
肩部受过伤者:肩部曾经受过伤的人群,筋脉瘀堵,气血不畅,在寒冷天气下更容易发生肩周炎。
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的人群对寒冷刺激的抵抗力较弱,是肩周炎的高发人群。
识别肩膀的求救信号
肩部疼痛: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为慢性发作,疼痛逐渐加剧,甚至呈持续性疼痛。当气候变化、夜间或劳累后疼痛会加重,甚至伴随着剧烈的活动疼痛。此外,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如肱二头肌长头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尤其是梳头、摸背、穿衣、洗脸等日常动作难以完成。
畏寒:肩部在寒冷天气下疼痛更加明显,患者常感到患侧肩部畏寒,与对侧不一样。
肌肉痉挛或萎缩:随着病情的发展,肩部肌肉逐渐呈条索状,到中后期肌肉出现萎缩。
送你8个护肩小妙招
热敷疗法:可以用姜渣热敷法、醋热敷法、热水袋热敷法等。每次热敷15至20分钟,每日1至2次。注意!热敷时温度应适宜,太低效果不佳,太热易烫伤皮肤。热敷后应立即擦干、擦净皮肤,穿好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局部风寒侵袭和受凉感冒。局部皮肤溃烂、出血者不宜用热敷法,孕妇禁用。
药物辅助:局部外用药物如麝香止痛膏、红花油等,可以外用于患处,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使用时要遵循医嘱,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口服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可以口服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按摩推拿:通过按摩肩部肌肉和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可以选择专业的按摩师进行按摩,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简单的按摩。
中药调养:中药内服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理,通过补气、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来缓解肩周炎症状。但这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外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中药煎水后用于浸泡或擦洗肩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使用时要避免过敏等不良反应。
穿戴保暖:冬季外出时,应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肩部要特别注意保暖。可以选择带有保暖功能的围巾、披肩等。在室内时,避免肩部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
适度运动:适度进行肩部运动,如耸肩、旋转肩膀等,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但运动时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加重症状。此外,瑜伽中的一些动作可以帮助放松肩部肌肉,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进行练习。
物理疗法:如超短波、微波等物理疗法,可以通过电磁波的作用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但上述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肌肉训练:通过针对性的力量练习增强肩部及周围肌群力量,提高稳定性并减少炎症,对慢性期或恢复期的肩周炎患者效果较好。关节功能锻炼包括被动牵引、主动屈伸等动作,旨在维持或恢复肩关节灵活性及正常范围内的活动度。此类措施适宜于各期肩周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开展。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是养生的重要时节,通过饮食、起居、情志和中医调理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调整身体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为度过寒冷的冬天和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养生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养生方法,如有疾病或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