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哀伤到力量:如何走出丧母之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哀伤到力量:如何走出丧母之痛

引用
豆瓣
11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37311//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2A01WUI00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6/doc-inefenpw7295579.shtml
4.
https://www.mskcc.org/zh-hans/cancer-care/patient-education/helping-your-child-after-death-parent
5.
https://www.zbvc.edu.cn/
6.
https://cqrqj.com/post/1056.html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402/f6d0ea31e0b84d3fa57c5785d4d3f42d/c.html
8.
https://www.ecnu.edu.cn/info/1425/66491.htm
9.
https://vocus.cc/article/65a509affd89780001feddaf
10.
https://www.zaobao.com.sg/entertainment/story20240730-4393141
11.
https://heho.com.tw/archives/332321

在2025年澳网男双首轮比赛中,澳大利亚华裔选手涂辰立搭档同胞卢卡·萨维尔战胜8号种子阿根廷组合,创造了澳网男双首轮的最大冷门。这场胜利对涂辰立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不仅是他重返职业网坛后的首场大满贯胜利,更是他将丧母之痛化为力量的励志故事。

哀伤的多重维度

2012年,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唐苏勤在研究中发现,8.9%的人在丧亲后会出现持久弥漫的哀伤,而经历失独和疫情的人风险更高。哀伤不仅仅是悲伤的情绪,它还包括情感、认知、行为和生理的多重变化。

在情感层面,人们可能会感到悲伤、怀念、内疚,甚至愤怒。这种愤怒可能指向自己、他人或逝者,同时还会伴随着焦虑、孤独和情感麻木。认知上,人们会不断反刍事情的经过,自我谴责,贬低自己的价值,对未来失去希望。记忆力衰退和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常见的挑战。

行为上,有些人会回避与逝者相关的事物,不敢面对现实,而有些人则会通过工作和事务来麻痹自己,试图逃避悲伤。生理反应同样不容忽视,人们可能会感到心痛、胸闷、呼吸不畅,这些症状被称为“心碎综合征”。此外,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精神不振、身体疼痛等都是哀伤的生理表现。

应对哀伤的四个阶段

面对丧母之痛,心理咨询师苏绚慧提出了四个重要的应对阶段:接受现实、经历痛苦、适应变化和重建联结。

接受现实是哀伤过程的第一步。这需要我们允许自己充分体验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不是逃避或否认。唐苏勤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人会通过保留逝者的遗物、避免谈论逝者等方式来延缓接受现实的过程。但这种做法可能会阻碍哀伤的处理,延缓心理的恢复。

经历痛苦是哀伤过程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允许自己充分体验悲伤、愤怒、内疚等各种复杂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否认它们。涂辰立在母亲去世后,选择暂停比赛,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这就是一个勇敢面对痛苦的例子。

适应变化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在没有母亲的世界里重新生活。这可能需要我们调整生活目标、重新定义自我身份,甚至改变生活方式。涂辰立在母亲去世后,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球事业上,通过努力训练和比赛来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

重建联结是指在哀伤过后,重新建立与他人、与生活的联系。这可能包括重新投入工作、重启社交生活,或者寻找新的生活目标。涂辰立通过重返职业网坛,不仅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还通过比赛成绩让父母为之骄傲,实现了与母亲在精神上的重新联结。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丧亲之痛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应对丧亲之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表明,儿童表达悲伤的方式与成年人不同。他们可能会有短暂而强烈的情绪爆发,也可能会有身体反应,如身体疼痛或作息时间的改变。一些儿童可能会通过行为的改变来表达他们的悲伤,比如难以完成日常任务,或者以他们前所未有的方式行事。

专家建议,家长应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向他们展示良好的应对技巧。在谈论死亡时,要避免使用模糊的表达,如“离开”或“走了”,而是要直接坦诚地说明事实。通过一些方式来缅怀亲人,如重温家庭传统、种植花园、参观最喜欢的地方或庆祝生日等,可以帮助孩子和家人一起哀悼。

是否让孩子参加葬礼或悼念仪式应该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决定。如果孩子选择参加,家长需要提前告知他们会发生什么,并安排信任的人在必要时陪伴他们。葬礼后,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家长需要耐心解答。

结语

丧母之痛是人生中最艰难的挑战之一,但正如涂辰立的故事所展示的,通过正确的应对方式,我们可以将痛苦转化为力量,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哀伤,不要急于走出悲痛,而是要允许自己充分体验和处理这些复杂的情绪。同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记住,哀伤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最终,我们会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