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教授力推控释肥,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张民教授力推控释肥,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潮中,一位教授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他不仅自主创新了6项国际领先的控释肥技术,更将这些技术成功转让给金正大集团等企业,推动了控释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据保守估计,未来十年中国控释肥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1015%之间,产值有望达到211315亿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张民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坚守,更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控释肥:农业绿色发展的“黑科技”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绿色农业链展区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绿色农业各链条、各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其中,控释肥作为一项重要的绿色农业技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控释肥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解决了传统肥料存在的诸多问题。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所长武良介绍,他们通过不断改进肥料包膜技术,研发适用于不同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的缓控释肥,让肥料养分在更长时间段慢慢释放,有助于作物更好吸收的同时,减少磷、氮等在土壤中的残留。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通过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施肥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这正是控释肥的核心优势所在。
市场爆发: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近年来,控释肥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睿略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控释肥料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35.4亿元增长到2029年的191.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2%。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主要市场之一,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为39.16亿元。
这一增长态势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开展缓控释肥料等新型环保高效肥料研发,而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也为控释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与传统肥料相比,控释肥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更加均匀,避免了传统肥料一次性大量释放导致的养分流失问题。其次,通过包膜技术,控释肥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缓慢释放养分,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控释肥的使用更加便捷,节省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以金正大集团为例,作为中国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该公司建有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端创新平台。通过与山东农业大学的深度合作,金正大在控释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还远销东南亚、拉美等地,为全球农业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
绿色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控释肥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减少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控释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还提高了作物产量,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正如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冷畅俭所说,控释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展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强大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控释肥必将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