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龙卷风预警:从监测到防护的全方位应对
佛山龙卷风预警:从监测到防护的全方位应对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沿海登陆,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秋台风。受其影响,广东多地陆续进入最强风雨时段,佛山也发布了强雷雨大风和冰雹预警,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龙卷风。面对这场罕见的气象灾害,佛山市的预警系统经受住了考验,为市民提供了及时的预警信息。
佛山作为广东龙卷风最高发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龙卷风预警系统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据统计,近62年间,佛山共记录了225个龙卷风案例,成为广东龙卷风最高发的3个城市之一。面对频繁的龙卷风威胁,佛山高标准建设了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并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龙卷风学术交流会。
目前,佛山已建成由20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3部风廓线雷达、4部X波段双偏振雷达和10部相控阵雷达组成的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网。龙卷风及雷雨大风等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系统,集实况监测、龙卷风风险预警、公众报料等研判辅助功能于一体。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系统,为龙卷风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然而,龙卷风预警仍然是一个世界级难题。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通常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产生。其空间尺度小、持续时间短,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袭击范围也很小,但破坏力却极大。这些特点使得龙卷风的预警变得异常困难。
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首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先香表示,龙卷风的监测主要依靠天气雷达。通常产生龙卷的母体风暴在雷达图像上会呈现出一些独特的形态特征,比如“钩”状、缺口状特征和伴有明显的中气旋。但即便如此,由于龙卷风的尺度太小,有时候雷达也难以捕捉到其清晰的特征。
为了提高预警能力,佛山在龙卷风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2013年,佛山成立了全国首家龙卷风研究中心,主要职能为开展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科学研究与观测实验,提供龙卷风风险提示和决策建议。2015年,研究中心成立了灾后调查团队,从那时开始到2024年6月,他们在国内开展了106次风灾调查,确认龙卷风93个,并与北京大学合作,建成国内龙卷风数据库。
在防灾减灾方面,佛山更是开创了多个“第一”。2023年,佛山出台国内首部针对强对流天气灾害防御的地方政府规章《佛山市强对流天气灾害防御规定》,从法律层面规定了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同时,佛山还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学校强对流天气灾害防御工作规定》,细化了暴雨、雷雨大风等预警信号生效时的应对措施。
那么,当市民收到龙卷风预警时,应该如何应对呢?黄先香建议,当发现乌云压顶、风力加大、特别是看到云底开始逆时针盘旋时,就要小心,可能有龙卷风发生了。一旦在野外遇到龙卷风,要立即寻找低洼地躲避,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围墙等,以免被砸、被压或发生触电事故。如果在家里,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虽然龙卷风预警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持续的监测和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提高预警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市民应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在龙卷风来临时采取正确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同时,也要感谢那些像苏镝坷这样的“追风者”,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影像资料,为科学研究和灾害预防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