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揭秘成功的商业运作秘籍
哈尔滨亚冬会:揭秘成功的商业运作秘籍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次商业与经济的双重机遇。从门票收入到赞助收入,从赛事特许经营到转播权收益,亚冬会为哈尔滨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经济潜力。
商业价值几何?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蒋依依表示,亚冬会的商业价值,可以分为直接的商业价值和间接的商业价值。
直接的商业价值包括门票收入、赞助收入、赛事特许经营收入和转播收入:门票收入中,亚冬会热门项目门票销售情况良好,如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的门票基本售罄;赞助收入中,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的官方赞助企业达到40家,远远超过2017年札幌亚冬会的18家;赛事特许经营收入中,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的吉祥物等特许商品种类丰富、售卖期长、零售点广泛;转播收入中,在中国内地及澳门地区的哈尔滨亚冬会独家全媒体权利及独家分许可权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获得。
间接的商业价值包括,带动冰雪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链条发展,促进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增长;传播冰雪文化,提升举办城市和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国际冰雪企业、投资机构合作投资,促进冰雪装备、冰雪旅游服务等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等。
42家赞助商的“金字塔”体系
本届亚冬会共征集了42家赞助企业,涵盖多个层级和类别,包括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等。其中,最高级别的官方合作伙伴共有7家,分别为中国东方航空、361°、中国联通、Bornan、中国飞鹤、吉利以及中国银行/哈尔滨银行。这些赞助商涵盖了航空、金融、乳业、运动装备等多元领域,既实现了头部品牌与赛事IP的深度绑定,又通过"黑龙江军团"的强势崛起展现冰雪经济的哈尔滨实力。
特许经营的创新模式
2025年亚冬会的特许经营则更加广泛,不仅限于专门门店,还拓展到了本地特产店等。在2024年4月,当亚冬会倒计时300天时,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已悄然占据热门景点的货架,在俄罗斯商品、红肠店、马迭尔冰棍等本地特产店里,游客都能看到这些特许商品。此外,这些特许商品种类丰富、制作精良,热门景点随处可见的滨滨和妮妮造型,让游客提前感受到亚冬会的气息。超长售卖期、广泛的零售点等,或将让这届亚冬会的特许经营成为一个新营销案例。
票务收入:热门项目一票难求
官网售票信息显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的门票已基本售罄,票价在200元-800元之间,冰球等项目还有少量余票,票价在200-500元之间。此外一些户外项目越野滑雪、空中技巧等免费送票,只需在官网进行预约即可。
经济带动效应:冰雪产业新机遇
根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估算,上一届的2017年札幌亚冬会的观众、媒体、志愿者等来访者合计约10万人,预计为北海道带来的经济连锁效应为117亿日元(约5.73亿元人民币),其中“赛会运营+来访者交通、餐饮、住宿等”产生的直接经济效应为71亿日元,受赛事影响产生的间接一次效应为26亿日元,由于间接一次效应带来的收入增加,进而引发的消费支出增加的间接二次效应20亿日元。
而哈尔滨本身也是冬季旅游热门城市,据文化和旅游部称,2023—24年冬季,哈尔滨接待游客超过8700万人次,同比增长 300%,总收入达1248亿元人民币。预计这两个数字在2月7日至14日举办亚冬会期间都会有所增加。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次商业与经济的双重机遇。从门票收入到赞助收入,从赛事特许经营到转播权收益,亚冬会为哈尔滨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与经济潜力。同时,哈尔滨拥有冰雪产业相关企业641家,初步形成了冰雪场地装备和道路清雪设备两大装备生产体系。这场赛事的成功举办也将有力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冰雪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