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升级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升级
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释放出重要信号:我国将研究编制“十五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未来五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绘制蓝图。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十四五”时期养老工作的收官,更预示着新一轮政策红利即将释放。
“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完善
“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完善,多项关键指标提前完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中央财政投入力度空前。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各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同时,通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全国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8万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66.8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家庭养老压力。
机构养老能力也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40.4万个,护理型床位占比高达62.2%,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专业的照护服务。
2025年新动向:从“保基本”到“提质量”
2025年,我国养老工作将从“保基本”向“提质量”转变。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将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民政部门还将建立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监测评价体系,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新时代“银龄行动”将在2025年深入实施。这一行动旨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探索老年人意定监护实施机制。通过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不仅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还能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十五五”展望:智慧养老引领新趋势
面向未来五年,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迈入新阶段。根据最新政策规划,到“十五五”期末,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总量将达900万张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和新建城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均将达到100%。
智能化将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政府将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创新智慧化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鼓励发展养老服务新质生产力,围绕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研发创新性养老服务技术和产品。
在医养结合方面,政府将推动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区域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
此外,政府还将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并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通过推动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需求,包括对互联网网站和移动应用进行适老化改造,以及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
总体来看,从“十四五”到“十五五”,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通过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一个更加完善、智能、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