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帮孩子从死记硬背到融会贯通?这里有不容错过的好方法(附理解学习法4步骤)
怎么帮孩子从死记硬背到融会贯通?这里有不容错过的好方法(附理解学习法4步骤)
学习,不管什么年级阶段,最怕“死记硬背”。小学知识点少,死记硬背能解决问题,到了初中“现原形”。那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怎么知道孩子是在“死记硬背”还是真正的懂了?
“你懂了吗?”
“懂了。”
“试试看这道题。”
“......不会”。
这个对话熟悉吗?很多家长、老师都有过类似的对话。我们问孩子们懂了没有,当他们说“懂了”的时候,孩子自己可能真的以为自己懂了。一旦应用,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孩子常判断不好,什么叫“懂了”。
上课的时候,老师没办法一一检查孩子是否真的懂了。问题来了,每节课都有一点不懂的东西,积累下来,就学不通了。听课效率的差距,就此拉开。等发现作业、测验成绩不好,再用“刷题”的办法,常常也解决不了“理解”的问题。
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孩子获得真正的理解?至少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真懂了,什么不是。如果不懂,就要思考钻研,真不行,向老师、父母求助。
解决方案:“理解学习法”的例子
我很赞同北师大一位吴老师提倡的学习方法,他的想法和我的观点很接近。他用了几个清晰而简单的步骤构建了这个方法,并称之为“理解学习法”。我们看一个学习的例子,这个例子是小学的数学,而实际上这个学习方法可以应用到各个年段学生的学习中。
小学五年级有小数乘法的内容。我们来回忆一下小数的乘法,先是当整数乘,然后数小数位数,加上小数点。
很多小孩就是“死记硬背”要移动小数点,然后错的五花八门。遇到难一点的题目,错误率更是飙升。比如,这样的题目:
用“理解学习法”的孩子是这样学小数乘法的:
先问是什么是的问题。对于小数乘法,我们问小数乘法是什么?先举个例子。比如:1斤苹果8.5元。问:买4斤苹果需要多少元?这时候我们用小数乘以整数,8.54。如果我们问4.5斤苹果多少钱,就要用小数乘小数了,8.54.5。所以,小数乘法就是乘数和被乘数都出现了不是刚刚好一个单位的情况下计算乘积。
再问怎么样的问题。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算,然后,算完之后把结果的小数点移动到合适的地方——移动的位数等于乘数和被乘数小数点之后的位数合起来那么多。例如,8.54.5转换成整数8545=3825。再数8.5和4.5合起来有2位小数。3825变成2位小数=38.25。
接着问为什么要移动这样小数点呢?是因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时候,其实乘了好多次10。乘的10的个数就是原来的两个数合起来的小数的位数。算完之后,要把这些乘上去的10们重新拿出来,所以要除掉那么多的10。例如,8.5变成85要×10,4.5变成45也需要×10。所以这里乘了两次10,也就是100。乘了100就要除回来。一个小数除100小数点往右移两位。所以3825会变成38.5。
小数乘法的意义如何?我觉得实际上小数的乘法和整数的乘法是一样的,只要注意数字的“放大”与“缩小”就好了,这个放大和缩小就是移动小数点。我们生活中小数更多,所以小数乘法解决这些问题。
很多孩子的学习是到第二步停止,也就是知道怎么样就结束了。这样的孩子能够做小数的乘法吗?可以的,多多练习也能够很熟练。但是,题目一变化,就不行了。就比如我上面的例题,很多孩子比较吃力。
而例子中的孩子在第三步得到了两个重要的理解。即:乘的10的个数就是原来的两个数合起来的小数的位数。算完之后,要把这些乘上去的10们重新拿出来,所以要除掉那么多的10。
所以“小数乘法”这一部分的核心理解,不是乘法怎么做,而是小数点移动带来的10倍放大或者缩小。这一个理解就带来了“举一反三”的基础。回顾一下前面的题目,是不是对孩子来说就简单了?这个孩子在第四个问题“意义如何”中,自己总结了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类似性以及重点。
用理解学习法,学习“理解学习法”
- “理解学习法”是什么?(What)
“理解学习法”可以最简略地描述为,在学习过程中问自己四个问题,然后找到它们的答案。四个问题是WHWM,即是什么(What)、怎么样/如何(How)、为什么(Why)、意义如何(Meaningful)。
比如,图形周长是什么?就是是什么的问题。“周长”怎么计算,就是怎么样/如何的问题。矩形“周长”公式为什么是那样,就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计算周长?周长的意义是什么?周长如何应用?等等,这些就是意义如何的问题。
- “理解学习法”怎么用?(How)
刚刚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技能,孩子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WHWM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如前一小节的“小数乘法”例子那样。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说给父母听,熟练后自己应用即可。
孩子一开始应用这个方法,很有可能回答不好这些问题,父母要扮演的角色不是“评判者”,而是和他一样的“学习者”,尽可能像伙伴一样和他交流。比如孩子描述周长是什么卡壳了,没关系,你可以说,“嗯,一个新的知识是需要反复理解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教科书上怎么说”。用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孩子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得理解,解决困惑。
这么做的目标是让孩子安全地暴露自己的“未知”,只有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未知”,才能通过学习来解决它。如果家长着急评判,孩子可能因为紧张害怕,要把“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想法设法隐藏起来,时间长了,学习的窟窿越来越大。
- “理解学习法”为什么能达成真正的理解?(Why)
之前我发过多篇文章,讲述学习的方法。比如论证数学如何学习,我发现所有的善于学习数学的人,都提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自行推导公式。
所谓自行推导公式,就是理解公式是什么(What),怎么用(How),为什么成立(Why),它如何而来、在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Meaningful)。
如果我们回答不好这四个问题,特别是在第一、第二个问题就停止了脚步,那么,就只能是“死记硬背”了。而当你知道了来龙去脉,你的知识体系就如同一张“网”,没有碎片,都是相互关联的概念。同时,记忆的负担也下来了,记忆得更加牢固,提取起来也更加灵活。
- “理解学习法”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者的意义如何?
第四个问题是“意义如何”(Meaningful)。“理解学习法”首先对于一个人学习方法的体系至关重要。比如我之前讲过的学习方法中有一个关键方法,是“自我解释”。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向自己提问,然后找问题的答案,来获得理解。问什么问题?这四个问题肯定要问。
还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法?比如用“费曼学习法”,即让学习者向别人解释一个概念,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只是“理解学习法”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可以来组织孩子的思维,简单易行。
汇总一下“意义”问题:
- 对于现实的作用:周长能解决什么问题?
- 对于学科的作用:小数乘法和其他的数字乘法有什么关联?
- 对于自我的作用:学习这个完善了我什么方面的知识?对我有什么意义?
“理解学习法”通过这简洁的四个问题,引导孩子的思考;通过全面的思考,来获得理解;而理解,是一切学习成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