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秋佳节,揭秘玉兔背后的神秘传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秋佳节,揭秘玉兔背后的神秘传说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139db4f3d0ecc7c7cbb93d3f/s?word=%E7%81%AB%E4%B8%AD%E7%8E%89%E5%85%94%E4%BB%8E%E5%A4%A9%E9%99%8D&sa=re_dl_prs_34689_2&ms=1&rqid=10657388094144103828&rq=%E9%A2%84%E8%A8%80%E5%94%AF%E6%9C%89%E7%8E%89%E5%85%94%E4%B8%8A%E9%BE%99%E5%BA%8A&rsf=1630012&asctag=87801
2.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9/13/WS66e40c27a310a792b3abc154.html
3.
https://www.gamersky.com/news/202409/1817526.shtml
4.
http://m.finance.itbear.com.cn/html/2025-02/140507.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B%A6%E5%A8%A5%E5%A5%94%E6%9C%88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16/13020443_1134309082.shtml
7.
https://www.anquan.com.cn/qiye/fcyuanshi/1164653.html
8.
http://coin.shouxi.com/news/highlight/2024/0917/11906.html
9.
https://cn.sggp.org.vn/%E7%8E%89%E5%85%94%E8%BE%9E%E6%97%A7%E5%B2%81-%E9%BE%99%E8%85%BE%E5%91%88%E7%A5%A5%E7%91%9E-post105174.html
10.
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fczhishi/274209.html
11.
https://m.yiche.com/baike/28810993.htm
12.
https://www.hk01.com/%E9%96%8B%E7%BD%90/1055753/%E4%B8%AD%E7%A7%8B%E7%AF%80-%E5%AB%A6%E5%A8%A5%E8%B7%9F%E5%90%B3%E5%89%9B%E5%92%A9%E9%97%9C%E4%BF%82-%E7%8E%89%E5%85%94%E6%90%97%E8%97%A5%E5%8F%A6%E6%9C%89%E7%9C%9F%E7%9B%B8-%E4%B8%80%E6%96%87%E7%9D%87%E6%B8%85%E4%B8%BB%E8%A7%92%E9%97%9C%E4%BF%82%E5%9C%96
13.
https://616pic.com/tupian/changeyutuyueliang.html

中秋节前夕,让我们一起探寻玉兔背后的神秘传说。玉兔作为月宫的仙兽,不仅代表着月亮的光辉与纯洁,还象征着长寿与健康。在古代神话中,玉兔常被描绘成手持捣药杵,在月亮上捣制长生不老之药的形象。这个中秋节,让我们深入了解玉兔的美好寓意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吧!

01

玉兔传说的起源

玉兔传说最早可追溯至商代的巫卜书籍。南朝齐国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记载:“《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其后南朝梁国萧统在《文选》中选入了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其中有“凉阴掩轩,娥月寝辉”的句子。汉人为避文帝刘恒讳,改姮为嫦。“姮”音“恒”,恒常不变之意,是为嫦娥。

唐朝的李善在注释时写道:“《周易》、《归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同样提及《归藏》中嫦娥奔月的记录。现存最早的直接记录嫦娥奔月的文本是西汉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书)。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东汉高诱为《淮南子》作的注解中写道:“姮娥,羿妻也。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唐代《初学记》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则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02

玉兔的文化象征

玉兔作为月亮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了月亮的神秘与纯洁,还象征着长寿与健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兔常被描绘成手持捣药杵,在月亮上捣制长生不老之药的形象。这种形象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玉兔的纯洁形象也深受人们喜爱。在古代诗词中,玉兔常被用来形容月亮的皎洁。如唐代诗人李贺的《七夕》:“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这里的“兔寒蟾冷”就是指月亮的清冷。

03

玉兔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玉兔形象在古代艺术作品中屡见不鲜。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江淮地区的凌家滩遗址就出土了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件兔形玉器,长6.8厘米、高1.9厘米、厚0.2厘米,透闪石玉,本色粟黄,但通体白化,扁片状,兔身颀长,造型抽象,作伏卧状,吻向前伸,两耳后倾,歧尾上翘,足部省略,器下缘琢磨出长条形榫,上钻有四个圆孔,其接近于良渚文化的玉梳背。推测此器实为发髻之插件,需要卯销于象牙梳体上进行使用。尊崇万物有灵的史前先民,认为动物形玉器是承载各类动物精灵超自然能量的神物,将兔形玉器佩戴于神职人员头顶,可助力其做法通神。

晚商、西周时期,可谓古代玉兔发展的鼎盛阶段,此期玉兔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大多用作巫觋通神的法器和祭祀礼玉。商代玉兔,一般采用古朴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创作,风格写意简练,重点突出神韵,而不求逼真,仅略具态势,通常对头部特征进行夸张、变形予以强调,至于其他部位则粗略展示。商代玉兔造型生动灵活,尚有史前玉器神秘粗犷之遗风,复可分作三类:

其一,跳跃形,如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品(编号1943.50.302),长8.5厘米、宽2.5厘米、厚0.8厘米,青玉,通体受沁近牙黄色,整器依托一璧环形坯料加工,兔颔首弓身,奋起而跃,前后腿伸展,足爪相衔,重环为目,体表随形布列双线勾卷纹,背脊雕出齿棱。

其二,伏卧形。如国家博物馆藏玉兔,长4.5厘米、宽2.7厘米,糖白玉,双面片雕,大圆眼,长耳后抿,缩颈伏卧,肢向前伸,曲于腹下,细节采用单阴线刻画,轮廓简约凝练,具有一种剪影般的艺术效果。

又如滕州前掌大M21:15玉兔,长3.2厘米、高1.1厘米、厚0.8厘米,青黄色玉,探首直身,屈腿伏卧,两耳贴颈,脊背微隆,略有圆雕质感。

其三,奔跑状。片雕器如天津博物馆藏品,长6.5厘米、高3.2厘米,青玉质,内有流沙墨点,重环眼,体表“双阴挤阳”勾卷纹遍布,肢向前伸,后腿倾斜,臀尾翘起,将兔子跑跳腾跃动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又如殷墟西北冈M1550:49出土玉兔,长3.9厘米、宽2.3厘米、厚0.8厘米,青白玉,受沁泛黄,造型、纹样悉与前者类同,惟首尾两端贯通一孔,供穿绳系佩,功用接近管珠之属。

圆雕者以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品(编号1943.50.305)为例,长3厘米、高1.9厘米、厚0.6厘米,青灰色玉,温润通莹,昂首伸颈,长耳后抿,四肢前倾,提臀翘尾,所谓“动如脱兔”“兔起凫举”是如此器,其周身边缘打磨的圆润光滑,堪称商代圆雕玉兔的代表作。

西周时期,玉兔仍然流行,但造型不及前代丰富,主要为片雕伏卧状,其发端显然来自于晚商,然细察之,仍可发现不少特色:造型呈平面、简约之势,剪影般的视觉效果更加强烈,器表光素不见纹饰。耳部夸张,长度增加,达躯干之一半,多数凸出体外,不再紧贴脊背,且耳窝打洼。前肢长、后肢短,小胫显著拉长,关节处方折明显,臀部丰满翘起,这种作风与同期玉鹿、玉猪等接近。如宝鸡茹家庄BRM1甲:234玉兔,长4.7厘米、高3.2厘米、厚0.2厘米,受沁呈灰白色,器体扁平,可能利用玉柄形器改制,兔作伏卧状,昂首伸颈,大耳后展,神态警觉,在躯干上刻划两道弧线表示大腿轮廓,小腿细长,凸出体外,爪分多趾。

又如济阳刘台子M2:18玉兔,长4.9厘米、宽2.1厘米、厚0.3厘米,碧绿色玉,较通透,片雕,昂首前瞰,兔眼浑圆,斜刀琢成,双耳后耸,曲肢踞卧,短尾略翘,爪分三趾。

根据已发表的材料,春秋时期罕见玉兔,及至战国偶有零星出现。与同时代其他肖生玉雕相类,战国玉兔的造型逐渐摆脱商周以来的抽象化作风,初步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写实意味。如无锡鸿山邱承墩M1:12玉兔,长1.8厘米、宽1厘米、厚0.4厘米,淡黄色,通体白化犹如云雾,玉兔袖珍,有小孔贯穿上下,应为组玉佩之构件,其造型准确,接近圆雕,作跑跳状,局部点缀楚越玉器常见的网格纹。此器填补了商周片雕作品向汉唐标准圆雕玉兔过渡的缺环。

汉代玉器上兔子的形象虽不多见,然有一例颇为精彩,即西安西北郊西汉建章宫遗址出土的铁芯分节玉带钩,其上就出现了兔形,整器长19.4厘米,原本由铁芯串连九块构件组成,中部高拱,钩首为龙头,呈回顾状,曲颈中空以纳铁芯,后面数节均为圆管,第二个玉管外壁高浮雕两只玉兔,探首伸颈,双眼圆瞪,长耳贴颈,小胫前曲,后肢微蹬,圆臀

宋代中秋拜月背婴戏图花钱,正面描绘了一位女子正在香几前焚香拜月的情景,香烟袅袅升起,月亮若隐若现,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背面则展现了婴戏纹图案,画面充满了童真与欢乐。这些图案不仅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更再现了宋代拜月的习俗场景,营造出中秋时节天下太平、祥和安康的生活气息。

宋代嫦娥玉兔背十二生肖钱币,此品版模少见,展现出人物线条的流畅之美,铸造工艺精湛,钱体保存状态良好。

清代玉兔秋香背魁星挂花一枚,高73.1mm,色泽温润,造型优美,保存良好。

玉兔捣药这一传说描绘了月亮之中,有一只浑身洁白如玉的兔子,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玉兔”。这只玉兔常年手持玉杵辛勤捣药,最终制成的神药服用后不仅能祛除百病,还能使人长生成仙,成为人间极为期待的神药。玉兔生活在月宫之中,其形象与月亮紧密相连。因此,人们也常常将玉兔作为月亮的象征,用以寄托对月亮的无限遐想和美好祝愿。玉兔捣药的传说不仅丰富了月亮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深切渴望。

1997年中国黄河文化系列(第2组)纪念银币5盎司嫦娥奔月,该币重5盎司,直径70毫米,发行量为1000枚。纪念币的正面图案以汉砖团龙图为基础,下方配以海涛纹饰,环绕刊铸国名及年号。图案中的团龙弓身曲须,仿佛即将穿云破雾一飞冲天。背面图案则描绘了嫦娥奔月场景,配以云纹和月宫,并刊"嫦娥奔月"字样及面额。图案中嫦娥飞升在天,绸缎丝带随风飘扬,呈现出飘逸奔月的姿态,令人仿佛置身于那梦幻般的神话场景之中。

1999年己卯(兔)年生肖纪念金币1公斤,该纪念币形状独特呈梅花形,外接圆直径为100毫米,重量达1000克,发行量仅15枚。正面图案为上海豫园,并环绕刊铸着国名及年号。背面图案采用马晋的《月兔图》并刊有面额,图案中一轮皓月当空,营造出花前月下的温馨氛围。一对玉兔在桂花树下情意绵绵,仿佛来到人间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该纪念币因其精制工艺、稀少发行量显得尤为珍贵,深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追捧。

2001年中国民俗系列-中秋节纪念银币1盎司,重量为1盎司,直径40毫米。正面图案巧妙地将银币内圆设计为月亮形状,并配以云彩、桂花树和广寒宫,成功塑造了传说中嫦娥居住的仙境,环绕刊有着国名及年号。背面图案为花好月圆图,一轮满月挂于苍穹,并刊有"花好月圆"字样和面额。图案中的仙境美景如梦如幻,使人们感受中秋佳节的浪漫与温馨。

04

玉兔传说的现代传承

在当代文化中,玉兔形象依然活跃。比如在热门游戏《蛋仔派对》中,就有一个备受玩家关注的角色——神秘兔仙。虽然游戏中并没有直接与之互动的设定,但玩家可以通过观看直播、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感受兔仙的魅力。这种现代文化的传承,让古老的玉兔传说焕发出新的生机。

玉兔传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一起仰望明月,感受玉兔带来的温馨与祝福,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