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鹅飞入浙西之巅,揭秘清凉峰生态密码
小天鹅飞入浙西之巅,揭秘清凉峰生态密码
近日,四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飞入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浙西天池。它们在水中嬉戏,在空中飞舞,给初冬的天池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一现象不仅得益于保护区优质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当地党员干部扎实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通过党员治河分队的努力,自然生态已成为当地的“金名片”。
浙西天池位于杭州临安区,海拔1110米的山顶上,是江南最大的天然高山湖泊。冬季的浙西天池,湖面结冰,白雪皑皑,宛如东北的长白山天池。四周山峦缓伏,视野开阔,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的扩区申请,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目前,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92%,其重点保护地带的部分区域与邻近省份的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
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与邻近省、市、县达成了《联防联保协议》,以加强保护工作。大约20年前,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的一些村庄意识到,优质的生态产品能转化为可观的经济价值,于是决定将经济重心从采矿和木质资源利用转向更可持续的生计。如今,当地大多数居民从事山核桃、竹笋和茶叶等农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2021年,约有570万游客参观了现在的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这些游客被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黄山风景区和杭州市所吸引。虽然当地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和农业,但电子商务也在不断发展,这使得居民能便捷地销售农林产品。受此鼓励,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临安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五水共治”等行动,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区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当地政府、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他们共同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6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这是杭州首次为一座山立法,从而为该地区的森林保护提供了行政和司法双重保障。几十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对该地区的森林植被进行精细管理。同时,它们还实施了一套全面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系统,并结合生态保护活动开展公众教育和社区整体发展规划。
小天鹅的到访,是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最好肯定。这也说明,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努力,浙江的自然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成为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