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事件:公众人物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与责任
大蓝事件:公众人物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与责任
2024年10月,拥有千万粉丝的抖音网红大蓝因发布虚假股市信息、误导投资者,被平台永久封禁。这一事件不仅让众多盲目跟风的投资者蒙受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对公众人物网络言论边界的广泛讨论。
从健身教练到“股市预言家”:大蓝的崛起与陨落
大蓝,本名蓝天航,1989年出生于浙江衢州。他的人生转折始于2015年,当时还是一名健身教练的他开始通过售卖健身餐创业。2016年,他敏锐捕捉到微商机遇,随后在2018年抖音兴起之际迅速转型,成为一名短视频创作者。
2020年7月,大蓝开始在抖音上发布关于金钱、房地产等内容的视频,凭借出色的口才和对热点的精准把握,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为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财经主播。他不仅个人走红,还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银河商学”,开发了多档面向女性的情商、财商课程,以及针对创业者的抖音运营课程。
然而,大蓝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人民网曾发文批评其账号存在“割韭菜”嫌疑。2023年5月,各大平台针对“奢靡浪费”和“炫富拜金”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大蓝的账号一度出现异常。
2024年9月底,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上涨行情。国庆节期间,大蓝开始频繁发布股市预测视频,如《新手炒股赚钱买哪只股票》《公开预测8号股票涨跌》等,甚至公开推荐具体股票代码,鼓动粉丝“全仓买入”。短短一周内,他的粉丝数量增长近百万。
10月8日股市开盘后,市场走势并未如大蓝所预测,许多轻信其言论的新手投资者遭受损失。面对质疑,大蓝并未认错,反而发布视频试图狡辩。10月11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对“大蓝”账号进行永久封禁处理。知名举报博主李雨婵将大蓝举报至证监会,理由是其未取得相应资质却提供证券投资建议,涉嫌非法荐股。
违法违规:大蓝行为的法律边界
大蓝的行为究竟触犯了哪些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60条的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未经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证券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供服务。大蓝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公开推荐股票、预测股市走势,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
此外,大蓝的行为还涉嫌构成“非法荐股”。根据抖音平台的公告,以下行为属于严重违规:
- 开设直播间,以“主播”“播主”“圈主”等名义荐股
- 通过视频、群聊等形式,以“分享炒股技巧”“锁定牛股”“推荐黑马股”等方式吸引用户缴费
- 利用个人资料、评论、视频等内容,营造“股神”人设,将用户引流至各类聊天工具进行荐股
- 借助售卖“投资者教育”“炒股”“财商”课程的幌子组织非法荐股活动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平台规则,更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平台治理:抖音的监管措施
面对日益增多的非法证券活动,抖音平台加大了治理力度。据统计,仅最近一个月,抖音就累计治理了3600余个违规账号,处理违规内容15000余条。平台采取了包括内容下架、资料重置、账号禁言等在内的多种处置手段,并明确表示以下行为属于严重违规:
- “非法荐股”:无许可资格的机构或个人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
- “股市黑嘴”: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影响股票价格或交易量
抖音还公布了多个典型案例,包括“大蓝”在内的多个账号因违规荐股被永久封禁,显示了平台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决心。
反思与启示:理性投资与规范网络行为
大蓝事件给所有网红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对于网红而言,必须明确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自身影响力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同时,网红在发表涉及专业领域的言论时,应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公众。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者不应盲目听信网络上的投资建议,而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
对于网络平台,这起事件凸显了加强内容监管的重要性。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对财经类内容的监管,防止非法荐股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平台还应建立更有效的用户反馈和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内容。
大蓝事件的落幕,标志着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治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让违规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更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树立了标杆。在追求言论自由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维系网络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