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现存美国历史建筑:见证中美人文交流
武汉现存美国历史建筑:见证中美人文交流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与美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有许多和美国相关的历史建筑依然在武汉市内得以保留,成为美国和华中地区之间友谊的见证。请跟随以下视频和地图,让这些现存的历史建筑带我们一起回顾美国与华中地区的人文交流历程。
武汉历史建筑地图
武汉历史建筑地图
武汉现在的美领馆是在2008年开馆的。但您知道吗?早在十九世纪,美国与华中地区的人民就开始了民间交流。
美国驻汉口领事馆旧址
建成时间:1905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车站路1号
该建筑是四层的砖混结构巴洛克式建筑,凹凸不平的曲面外墙,与圆拱的窗户和门相得益彰。2002年在建设武汉外滩时整修。
九省通衢的武汉历来是商业重镇。随着早期双边交往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在武汉开设公司开展业务,将武汉带往国际贸易市场。
美孚石油公司旧址
建成时间:民国初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江岸路5号
1903年,美孚石油公司在汉口设立分公司,负责包括郑州、九江、沙市、长沙、南昌、宜昌、长沙等地的油厂和营业部,并且在汉口丹水池江边建有十余座储油罐,并有专用码头、泵船和铁路。目前该大楼仍作为其他公司的办公楼使用。
相关趣历史:近代中国家庭常用的煤油灯,因为初出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也被称为美孚灯。
花旗银行旧址
建成时间:1919-1922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青岛路1号
这幢简化古典主义的大楼建于1919-1922年,由美国建筑师Henry Murphy设计,是花旗银行当时设立在汉口的分行办公楼。如今,这里是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办公室。
相关趣历史:这座大楼里有着中国最早的两部电梯,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武汉素有高校之城的美誉,早期美国教育者在武汉开办的学校,提供了女子学堂和现代课程等一系列教育机会,更是深刻影响了华中乃至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
圣·希理达女子学校礼拜堂旧址
建成时间:1922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608号
1874年,美国圣公会布伦女士捐资在武昌鼓架坡创办布伦女子学校,1899年更名为武昌圣·希理达女子学校。1912年迁至小东门现址。圣·希里达女子学校可谓是武汉近代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
如今的武汉第二十五中学的前身就是圣·希里达女子学校,学校的图书馆即为原女子学校的礼拜堂。
圣约瑟学堂
建成时间:现存建筑重建于1929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崇福山街51号
1890年,美国圣公会在此建救世堂,内设阅报室。1919-1927年,圣公会在此开办圣约瑟学堂。
如今,原本的建筑后经过火灾和重建,现为民居。近年来,通过修缮,麻石门框、“圣约瑟学堂”雕刻门楣、外墙面等得以清理和恢复。
在武汉众多的知名学府中,华中师范大学尤其与美中两地的教育交流渊源深厚。1871年,美国教师文惠廉在武昌开设了文华学堂,这座学堂之后相继发展为文华书院、文华大学和华中大学,最终成为了如今的华中师范大学。如今,文华书院/ 文华大学/ 华中大学的教工楼、公寓等旧址建筑分布在武昌昙华林。
文华书院/ 文华大学/ 华中大学的部分建筑除了在现今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内,还有一部分被湖北美术学院所保留。
文华大学文学院旧址
建成时间:1871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内8号楼
文学院是文华大学最初的正馆。
文华大学理学楼旧址
建成时间:1909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内7号楼
早年为外国教师公寓,因战时华中大学大量房屋被毁,遂成为教工楼。
文华大学学生宿舍旧址
建成时间:主楼于1903年但在2003年被拆除,附楼1937年建成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内附14号楼
由美国建筑师柏嘉敏(J.Van WieBergamini)负责设计建筑,现为湖北省中医药大学学生宿舍。
武昌圣诞堂旧址(也被称为文华大学礼拜堂)
建成时间:1870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内4号楼
这里曾经是文华书院、文华大学、华中大学校内礼拜教堂,因为在1870年12月25日设立,因此得名“圣诞堂”。圣诞堂设计大胆创新,模仿了古希腊神庙风格,周边环以柱廊。如今,圣诞堂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内,为大学教职工活动中心。
华中大学教授公寓旧址(朴园)
建成时间:1936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美术学院内
原为华中大学教授公寓,因门前有百年朴树而得名,初由美国教授居住
华中大学教授公寓旧址(榆园)
建成时间:1936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北美术学院内
原为华中大学教授公寓,因门前有百年榆树而得名
美国与华中地区的深厚友谊在民间交流中不断加深,涌现出许多至今仍被铭记的人物。这种双边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两国人民的文体生活,更让两国人民在20世纪的艰难时期同舟共济。
鲁兹故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55号
1904~1938年间这里曾是美国主教吴德施(L.H.Roots,鲁兹)的住所,他曾携全家居住于此。1896年吴德施被派遣来中国于文华书院任教,之后担任鄂湘教区主教。在武汉生活的42年间,他目睹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辛亥革命到1931年的长江洪灾,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与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建立了友谊并提供帮助,是中国历史上众多重要人物的朋友、支持者,他的家也被称为许多杰出人物的聚集地。
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
建成时间:1915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10号
这座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美国海军青年会(YMCA)出资,建成于1915年。在这里,美国海军青年会和武汉基督教青年会一起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包括戏剧、演讲、阅读、体育等。此外,这里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1931年水灾募捐救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募捐和宣传等。
这座建筑位于汉口历史建筑密集的黎黄陂路,虽然不对外开放,但您仍然可以隔着围墙欣赏建筑之美。
翟雅阁
建成时间:1921年建成,2016年维修后成为翟雅阁博物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88号
这座建筑位于武汉昙华林,为了纪念文华大学首任校长翟雅各(James Jackson),由时任文华大学校长的孟良佐(Alfred Alonzo Gilman)主持修建。1921年在文华书院建成50周年之际落成并投入使用,日常功能为体育教学和室内运动。它是中国最早的西式体育馆之一。
翟雅阁由美国建筑师柏嘉敏(J.Van WieBergamini)所设计,共两层,具有中国宋代建筑风格。
2016年,经过两年的维修改造,这座建筑作为翟雅阁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高氏医院旧址
开设时间:1947-1952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38号
高氏老宅旧址
建成时间:约1916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兰陵路
1947年,留美学成归来的高氏三姐弟高欣荣、高有焕、高有炳,仿照美国妙佑诊所(Mayo Clinic,也被译为梅奥诊所),开设了高氏诊所。根据三人的专业,诊所有妇产科、内科和外科。其中大姐高欣荣艺术精湛,曾与林巧稚齐名,在中国妇幼界有着 “北有林巧稚、南有高欣荣” 的美誉。
1952年,诊所关闭,高欣荣、高有炳转入武汉市第二医院,并将其从美国学习到的医学知识、高氏诊所累积的经验,继续造福广大病患。
武汉大学
建成时间:创办时间可追溯到1893年,现校舍开工时间为1930年,搬入时间为1932年。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1928年,在李四光、叶雅各人的邀请下,美国建筑师开尔斯来到珞珈山,为校园担任总体布局规划和设计,同时聘请了开尔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窗好友缪恩钊担任校舍监造工程师。
1930年代,在结合了中西建筑的艺术特色,巧妙融合了本地的自然、人文精粹后,包括男生宿舍、理学院、图书馆、体育馆在内的一批早期建筑落成并投入使用。
开尔斯和团队的设计、建筑工作影响深远,如今,武汉大学的校园别具一格——中西合璧、因山就势、形式各异、布局精巧、气势恢宏,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最美校园之一”。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
武汉大学行政楼
武汉大学理学院楼
美国和华中地区的交往历史并不仅仅局限于湖北武汉,在河南、湖南和江西也都有留下美中两国友谊的见证。从过去到未来,美国和华中地区的人文交流日益加深,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