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牙病 “常客”——龋齿,你真的了解它是什么吗?(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牙病 “常客”——龋齿,你真的了解它是什么吗?(上)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094025334568823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很多人都被牙疼折磨过,而这其中大部分的 “罪魁祸首” 就是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或虫牙。龋齿在生活中极为普遍,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能深受其扰。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龋齿问题影响到 60%—90% 的儿童和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了解龋齿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如何预防对我们守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龋齿这事儿。

一、龋齿究竟是什么

龋齿,俗称蛀牙、虫牙,一提到这名字,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牙齿被小虫子蛀得千疮百孔的画面。但实际上,龋齿可不是真的有虫子在牙齿里搞破坏,而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齿硬组织损坏。咱们的口腔就像一个小小的 “细菌王国”,里面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其中一些致龋菌,比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特别喜欢以食物中的糖分作为 “食物”,它们在代谢糖分的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就像小恶魔一样,慢慢腐蚀咱们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牙釉质可是牙齿最外层的坚硬 “铠甲”,一旦它受损,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就暴露出来,龋洞也就随之慢慢形成了,这就是龋齿的由来。

二、龋齿的形成原因大揭秘

(一)细菌是 “元凶”

细菌堪称龋齿形成的关键 “元凶”。在众多细菌里,变异链球菌、放线菌等脱颖而出,它们的产酸能力超强。咱们吃完东西后,食物残渣会残留在牙齿表面,这些细菌就如同饥饿的小兽,紧紧附着在残渣上,大肆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源源不断地产出乳酸、甲酸等酸性物质。牙齿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构成,而酸性物质就像一把把尖锐的 “小锉刀”,与牙齿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得牙质局部脱矿,牙齿表面的硬度逐渐降低,变得脆弱不堪,为龋齿的形成撕开了第一道口子。

(二)饮食 “推波助澜”

饮食在龋齿形成过程中扮演着 “帮凶” 的角色,起着推波助澜的坏作用。高糖食物是首当其冲的 “问题食品”,像糖果、蛋糕、甜饮料等,含糖量极高。咱们进食后,糖分会滞留在牙缝、牙窝沟这些隐蔽角落。口腔里的致龋菌瞅准时机,迅速利用糖分疯狂代谢,产生大量有机酸,长时间、持续性地侵蚀牙釉质,使其脱矿速度加快,牙齿的 “防护盾” 被逐渐瓦解,龋齿也就更容易乘虚而入。另外,那些精细、黏稠的食物,比如糯米制品,不仅容易黏附在牙齿上难以清洁,还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进一步增加了患龋风险。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口腔环境对龋齿的发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唾液的作用至关重要。唾液就如同牙齿的 “护城河”,正常情况下,它的质与量、抗菌系统以及缓冲能力能有效保护牙齿。当唾液分泌量过少,比如一些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或者因年龄增长、药物副作用导致唾液腺功能减退,口腔就会变得干燥,牙齿失去唾液的冲刷与滋润,细菌更容易附着、滋生。而且,唾液中的抗菌成分若失衡,无法抑制细菌生长,酸性物质产生后,唾液的缓冲能力又不足,不能及时中和酸,牙齿就会长期处于酸性侵蚀环境,龋病发生几率自然大大升高。

(四)时间的 “累积效应”

龋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时间累积的 “恶果”。碳水化合物在牙面上滞留,为细菌提供 “食物”,细菌慢慢聚集、繁殖,形成菌斑。随着菌斑不断成熟,产酸越来越多,牙齿脱矿逐渐加重,从最开始的牙齿表面微微变色,到出现白垩色斑点,再一步步发展成龋洞。这就像一场 “慢性攻城战”,细菌持续进攻,牙齿的防线一点点被突破,所以日常保持良好口腔习惯,不给细菌足够的 “作案时间”,对预防龋齿极为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