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灵丛台:邯郸千年古迹的历史见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灵丛台:邯郸千年古迹的历史见证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42477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B5%E6%AD%A6%E7%81%B5%E7%8E%8B/3433912
3.
http://he.people.com.cn/n2/2025/0201/c192235-41124461.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01-29/doc-inehqzvc6651507.shtml
5.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06/doc-inecyrui2843960.s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4A08E5U00
7.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E6%97%B6%E6%9C%9F%E6%96%87%E7%89%A9%E5%8F%A4%E8%BF%B9%E6%8D%9F%E6%AF%81%E5%88%97%E8%A1%A8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4/22/3196639_1124230075.shtml
9.
https://www.sywhzz.com/nd.jsp?id=684

武灵丛台,这座始建于战国时期的古老建筑,见证了邯郸3000年建城史的沧桑变迁。作为赵国都城的象征,它不仅是军事检阅之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01

2000年的沧桑见证

现存的武灵丛台,虽经多次修缮,但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个台体高28米,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分为三层。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高阶上矗立着郭沫若于1961年游历时所题的七律诗碑。甬道右侧的台墙上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古体大字,为1922年胡景翼所书。

从北门沿着砖石铺就的踏道拾级而上,迎面可见乾隆皇帝的御碑,刻有《登丛台》律诗。台面周围镶嵌着众多碑碣,其中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刻石与举人李世昌的兰花石碣尤为著名。

02

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赵雍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重要见证。赵雍在位期间,面对赵国国力不强的困境,大胆推行军事改革,学习胡人窄衣骑射之长,建立了战国时期第一支独立骑兵部队。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作战方式,更使赵国成为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上,刻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台的最上一层,门额上题有“武灵丛台”几个大字,顶台呈圆形,直径19米,距地表13.5米,原是平台,俗称“武灵平台”。明嘉靖十三年始建亭于台上,取名“据胜亭”,其意是在防御上据此者胜。据胜亭圆拱门门楣上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个宣扬忠孝节义的故事,为游人平添了一段了解中国封建传统的趣话。

03

文化荟萃的诗画碑林

丛台之上保存了众多珍贵的碑刻,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郭沫若的七律诗碑、乾隆皇帝的《登丛台》、明代张承仁的《登丛台》等,无不展现着这座古台的文化魅力。其中,郭沫若的诗中写道:“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生动描绘了丛台的历史风貌。

04

民间传说与文化传承

丛台不仅是一座军事检阅台,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符号。相传“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讲述了一段忠孝节义的动人故事。此外,丛台还与“胡服骑射”改革密切相关,成为赵武灵王推行军事改革的重要见证。

05

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以武灵丛台为中心,修建了丛台公园。公园占地360亩,其中水面占40亩,园内林木茂密,百鸟争鸣,花草繁茂,湖水荡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丛台公园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武灵丛台,这座见证了邯郸2000多年历史的古迹,如今依然屹立在滏阳河畔,向世人诉说着赵国的辉煌历史。它不仅是邯郸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来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