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战僵尸粉:谁将胜出?
微博大战僵尸粉:谁将胜出?
2024年12月,公安部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侦破“网络水军”案件900余起,抓获嫌疑人5000余名。这一数字背后,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一场持续升级的“军备竞赛”——平台与僵尸粉之间的博弈。
从论坛灌水到产业化运作:僵尸粉的进化史
“僵尸粉”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一些嗅觉敏锐的网友开始尝试通过在论坛发帖来吸引关注并从中获利,这可以看作是僵尸粉的雏形。2005年,随着“芙蓉姐姐”等网络红人的兴起,网络营销开始崭露头角。2010年3Q大战中,腾讯首次公开指责360使用水军,这标志着网络水军开始走向台前。
到了2012年,电影《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上演了一场公开的水军大战,导演陆川甚至承认被迫雇佣水军。这一事件后,网络水军逐渐成为公司和明星制造热点的常规手段。
技术升级:AI加持的智能化“灌水”
如今的僵尸粉已经远非当年的简单灌水可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水军可以批量生成智能化的网络评论,甚至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浙江台州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范某搭建网站平台从事刷单活动,累计为3万余家商户提供刷单服务,刷单数量达1000余万条。
这条产业链结构完整、链条清晰:上游是掌握大量“大V”账号、“网红”账号以及海量“僵尸账号”的网络公司,制定各种热搜榜单的冲榜策略;下游则是各类刷单手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虚假点击、评论、点赞等行为。整个产业链中,居于中心位置的是“刷单任务平台”,向上承接各类商家发布的刷单任务,向下招募刷单手“灌水”。
平台反击:AI识别与多元共治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水军,各大平台纷纷祭出科技利器。抖音自9月以来清理违规内容10万+,处罚账号超3万个。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完善榜单、话题、异常流量的识别和干预机制。对于发现的虚假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平台采取账号禁言、注销等严厉惩罚措施。
同时,监管部门也在持续发力。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意见,明确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行为。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严禁个人或企业操纵“自媒体”账号矩阵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要求提升榜单透明度打击操纵榜单行为。
MCN机构:僵尸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在僵尸粉产业链中,MCN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全国MCN机构数量已超过4万家,预计2025年将超过6万家。这些机构通过孵化网红、运营账号、对接广告主等方式获取利益,而流量是其核心追求。
然而,为了追求流量,一些MCN机构不惜采取灰色手段。有的为旗下账号购买僵尸粉,有的组织旗下账号互相点赞形成“有序的水军”,还有的通过流水线式的脚本创作和内容分发来提升效率。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平台规则,也损害了用户体验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未来展望:道高一丈的希望
尽管网络水军的手段不断翻新,但平台和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也在持续升级。随着AI技术的进步,平台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将越来越强。同时,多元共治体系的建立也将进一步压缩网络水军的生存空间。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马一德指出,打击网络水军需要从完善法律制度、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挤压网络水军的违法犯罪活动空间,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这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仍在继续,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制度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台最终将在“微博大战僵尸粉”中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