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从繁华到落寞,文旅转型正当时
榆林古城:从繁华到落寞,文旅转型正当时
榆林古城,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沧桑的塞上明珠,见证了榆林从边陲要塞到能源重镇的变迁。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古城不仅是榆林的地理标志,更是这座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座古城也经历了从繁华到落寞,再到文旅转型的曲折历程。
曾经的繁华:榆林古城的鼎盛时期
榆林古城始建于明朝,是明清时期陕北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据《榆林府志》记载,明清时期,榆林古城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形成了以鼓楼为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古城内不仅有各类手工作坊,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在此开设的商号,经营绸缎、茶叶、瓷器等商品。据统计,鼎盛时期古城内有大小商铺近千家,日交易额可达数万两白银,展现了当时商业的繁荣景象。
转型的阵痛:从经济中心到文旅目的地
进入20世纪后,随着榆林市域内能源产业的兴起,古城的经济地位逐渐被新城区取代。曾经繁华的街道逐渐冷清,商铺数量锐减,古城的商业功能逐渐弱化。据《榆林市商业发展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古城内商铺数量已不足百余家,昔日的繁华景象不再。
然而,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未因此而消减。2001年,榆林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系列荣誉为古城的文旅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榆林市政府加大了对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通过修复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据统计,2022年榆林古城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200万人次,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古城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的文旅:2025年春节的文化盛宴
2025年春节期间,榆林古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展现了古城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
在古城内,非遗大集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精美的石雕、细腻的刺绣、惟妙惟肖的面花等非遗展品,展现了陕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这些传统工艺品,还能亲自参与非遗手作体验,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文创产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在古城外,榆林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驼城冰雪嘉年华”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小马拉车、环湖观光小火车、短道速滑等项目,让游客在欢乐中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同时,榆林还发放了文旅电子消费券,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够免费体验冰雪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古城在冬季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未来的展望: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根据《榆林市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古城片区将被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核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和历史文化展示。规划到2035年,古城片区常住人口将达到9万人,成为榆林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撑。
在具体规划中,古城将围绕“一芯一廊一环”的空间结构进行布局。其中,“一芯”指以大墩梁森林公园为生态绿芯;“一廊”指榆溪河生态休闲廊;“一环”指沿中心城区边界形成的绕城绿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古城将更好地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旅体验。
同时,古城还将大力发展数字化应用,通过CIM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智慧化管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古城的管理水平,也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进一步增强古城的吸引力。
从繁华的商业中心到文旅融合的新地标,榆林古城正在经历一场华丽的转身。虽然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貌,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榆林古城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