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急性胰腺炎管理新策略
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急性胰腺炎管理新策略
2024年3月,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发布了最新版急性胰腺炎管理指南,这是继2013年版指南发布后的首次重大更新。新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全面的指导建议。
诊断与评估:更精准的分层管理
指南强调了早期准确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仍基于典型的腹痛症状、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发现胰腺炎症。但新指南更注重病情的分层管理,特别是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器官功能障碍的评估方面。
指南建议,对于伴有SIRS或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入住监护病房或ICU。同时,强调了早期识别重症患者的重要性,推荐使用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来评估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使用CT严重程度指数(CTSI)来评估胰腺坏死的程度。
早期管理:补液与营养支持是关键
早期积极的静脉补液仍然是治疗的基石。指南推荐在诊断后立即开始补液,对于轻症患者,建议使用晶体液以250-500ml/h的速度输注,目标是维持尿量在0.5-1.0ml/kg/h。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补液速度,并考虑使用白蛋白。
在营养支持方面,指南建议尽早恢复经口饮食。对于轻症患者,一旦腹痛缓解且肠道功能恢复,即可开始进食。对于重症患者,如果72小时内无法经口进食,应考虑使用肠内营养支持,首选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喂养。
并发症处理:个体化治疗是核心
对于胰腺坏死这一重要并发症,指南提出了更为精细的管理策略。对于无症状的无菌性坏死,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疼痛管理。而对于疑似感染性坏死,推荐进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感染性坏死,应考虑手术或影像学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指南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对于已确诊的感染性胰腺坏死,应立即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复发: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指南强调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括约肌切开术的重要性。对于高危患者,建议在发病24-72小时内进行ERCP。同时,所有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都应在本次住院期间完成胆囊切除术,以预防复发。
在药物预防方面,指南建议在接受ERCP的患者中使用吲哚美辛栓剂纳肛,以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此外,对于特发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内镜或MRCP),以排除隐匿性病因。
结语
2024年ACG指南的发布,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最新的循证医学依据。从早期诊断到并发症处理,从营养支持到预防复发,指南都给出了明确的推荐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只是临床决策的参考,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我们期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