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深圳隐藏的古城宝藏
大鹏所城:深圳隐藏的古城宝藏
大鹏所城,这座承载着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城,静静地矗立在深圳大鹏新区的鹏城社区。作为明清两代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被誉为“沿海所城,大鹏为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历史沿革:从海防卫所到文化地标
大鹏所城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当时,为了打击海盗、稳定边疆,朝廷命征南将军廖永忠和朱亮祖平定、镇守广东,并在沿海设置卫所,大鹏即开始屯军。不过,大鹏所城的修建则是在1394年才开始的,最初的选址并非现在的龙头山麓,而是在大鹏半岛最南端的西侧一处地方,即现今的深圳龙岗区的南澳镇西涌村。
自明初建城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多次抵御和抗击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清初大鹏所原设防守千总一员,兵三百名。顺治十三年(1656年),历史城墙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请改设大鹏所防守营,官兵五百名。康熙七年(1668年),并大鹏所防守营入惠州协,归惠州协副将管辖,时该营官兵凡四百员名。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改大鹏所防守营为大鹏水师营,官兵九百三十一名。防所大炮共一百六十八位。雍正四年(1726年),裁游击,改设参将一员,添设外委千把总七员,改隶广东水陆提标统辖。嘉庆十五年(1810年),水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设五营,大鹏为外海水师营,设参将一员,兵额八百名。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该营所辖之洋面宽广,难于防卫,遂分设左右二营。左营即原大鹏营,兵额五百零五名,右营驻东涌所城,兵四百八十二名。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鸦片走私盛行及英人威胁日大,遂将大鹏营提升为协,增设副将一员,移驻九龙。咸丰十年(1860年),九龙地区转归英属,大鹏协所辖部分台汛位英界内,故被废置。同治八年(1869年),该协左营实存兵四百三十名,右营实存兵三百二十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人租界新界及离岛地区,该协所辖汛台内全位英界内,故亦被裁设。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龙寨城内之清朝官兵被英军驱逐,该协两营故亦被裁。
建筑特色:明清海防军事城堡的典范
大鹏所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城内主要建筑有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郑氏司马第、林仕英大夫第等近十座清代府第式建筑;主要庙宇有侯王古庙、天后宫和华光庙等;城内衙署遗址有参将署、守备署、县丞署、火药局、左堂署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化价值:海防历史与客家文化的交融
大鹏所城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文化交融的见证。这里融合了明清的海防历史和滨海客家文化,是研究中国近代海防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城内保存的众多历史建筑,如清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清福建水师提督刘起龙“将军第”等,都是珍贵的历史见证。
保护与开发:让历史活起来
近年来,大鹏所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提出将鹏城村建设为“明清海防历史文化交融特色突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山海林田城一体共生的国家海防、革命历史文化名村”。
实用攻略:如何玩转大鹏所城
交通指南
从深圳中心乘坐出租车约一小时可达,花费约170元。也可以选择公共交通:从深圳长途汽车站出发行银湖汽车站乘 E11 大巴-大鹏站(一小小时),转 B756 路小巴-大鹏所城站(古城20分钟)。
美食推荐
- 润园四季椰子鸡:环境好味道佳,先喝汤再吃肉,腊味煲仔饭也值得一试。
- 图南冰室:私藏的宝藏牛奶冰,特别特别好吃,牛奶刨冰很绵密,配料很多很丰富。
- 小半有礼千层蛋糕:红茶味的很好吃,茶味很突出很清香,奶油甜度低一点都不会腻。
- 裕莲茶楼蛋挞:不便宜但蛮值的,挞皮特别的酥脆,一咬就掉渣,层层分明,油润润的,挞芯很厚很饱满,很滑嫩,蛋奶味香浓。
- 南头古城的香蕉烧:在巷子里面,很多口味可以选,老板很热情,口味也不错,有点像鸡蛋仔,香香的。
- 象山酥院:不要错过巧克力麻薯,个人心目中最好吃的巧克力麻薯,巧克力粒很多,麻薯烤的很好,芝士蛋糕也很好吃,很软很湿润。
大鹏所城,这座见证了中国近代史变迁的古城,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它不仅是深圳的“文化之根”,更是我们了解中国海防历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趁着周末,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古城之旅,亲自感受这段鲜活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