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眩晕,警惕BPPV发作!
秋冬防眩晕,警惕BPPV发作!
秋冬季节,随着气温变化,不少人都会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可能暗藏风险。其中,一种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疾病,是导致眩晕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眩晕病例的1/3。
什么是BPPV?
BPPV是一种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主要由耳石脱落引起。在我们的内耳中,有一种叫做椭圆囊斑的结构,其表面附着许多微小的碳酸钙晶体,即耳石。这些耳石负责感知头部的直线加速度。当耳石因疲劳、外伤或其他原因脱落,进入半规管时,就会刺激半规管,影响平衡功能,导致剧烈的眩晕感。
谁容易得BPPV?
BPPV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最常见于30-60岁的成年人。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长时间玩手机、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发病风险。此外,女性更年期后由于骨质疏松,也更容易发生耳石脱落。
BPPV有哪些症状?
BPPV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的旋转性眩晕,常在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如起床、翻身、低头或仰头时。眩晕发作通常持续几秒钟到一分钟不等,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症状剧烈,但患者意识始终清醒,且通常没有耳鸣或听力下降的表现。
如何治疗BPPV?
目前,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包括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其中,最新的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如斯睿美SRM-IV)已投入使用,不仅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还大大缩短了诊疗时间,每次仅需15分钟。
在手术治疗方面,对于一些难治性BPPV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微创手术。例如,通过PCN(经皮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来改善椎动脉供血,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VR技术带来新突破
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在眩晕症康复训练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VR设备,患者可以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模拟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衡训练。研究显示,与传统疗法相比,VR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疾病复发率。
如何预防BPPV?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 预防骨质疏松:合理饮食,适当补充钙质,进行适度日光浴。
- 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注意安全:在高发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头部受伤。
秋冬季节,当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眩晕症状时,不要慌张。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眩晕症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眩晕症的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