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中心:守护学生心灵的避风港
心理健康中心:守护学生心灵的避风港
近日,教育部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关注篇》公益广告,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一举措是对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积极响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变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多发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仅关系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福祉,更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
心理健康中心:学生的避风港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心理健康中心通常设有接待室、个体咨询室、情绪宣泄室等多个功能区,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先进的心理设备,旨在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疏导心理问题。
智能设备助力心理疏导
在心理健康中心的众多设施中,智能击打呐喊宣泄仪等设备因其创新性和实用性而备受关注。这类设备通过人机交互监测情绪数据,提供多种宣泄场景选择,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考试压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绪发泄。
设备配备智能语音引导系统,当使用者内心压力过大时,系统会智能分析宣泄者的行为,如呐喊分贝、宣泄时间等因素,判断宣泄的程度,并根据不同程度提供智能化的正向语音引导和激励。此外,设备的软件系统还引入了心理训练场景,多种心理训练模式可供训练者自主选择,实时呈现宣泄场景或数据场景,增加宣泄者的互动兴趣。
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建立,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然而,守护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更需要家校社协同联动,共同构建心理健康促进模式。正如公益广告所展现的,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嵌入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同场景下,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免疫墙”。
让我们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