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疫情后中日民间交流的新趋势:从守望相助到机制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疫情后中日民间交流的新趋势:从守望相助到机制创新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32707132_121885030/?pvid=000115_3w_a
2.
https://news.gmw.cn/2025-01/02/content_37772677.htm
3.
http://cjkeizai.j.people.com.cn/BIG5/n1/2024/1227/c368504-40390886.html
4.
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reate.jsp?coluid=24&docid=106005747
5.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5/01/7b67f5a788ad.html
6.
https://www.mfa.gov.cn/wjdt_674879/wjbxw_674885/202412/t20241225_11518469.shtml
7.
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2412/t20241226_957385.htm
8.
https://www.crntt.com/doc/1068/9/8/1/106898192_2.html
9.
http://www.news.cn/20240923/3789ffa0866840889d2739680b4ee0b2/c.html
10.
https://china.kyodonews.net/news/2024/12/50fd22ebe762--.html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极大改变了中日两国间的民间交流方式。尽管交流受阻,但也出现了两国民众守望互助、创新交流形式以及医疗健康领域议题升温等新动向。未来随着疫情结束,中日民间交流将逐步恢复,但仍面临一些干扰因素。了解这些新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合作机会。

01

守望相助:疫情下的新起点

2020年初,当新冠疫情在中国肆虐时,日本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了200万只口罩,并在包装箱上写下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这句诗出自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在困难时刻的相互支持。

随后,当疫情在日本蔓延时,中国也积极回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向在日中国留学生发放了“健康包”,并协调国内向日本捐赠了大量医疗物资。两国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通过社交媒体发起“#MaskForJapan”和“#MaskForChina”活动,互赠口罩等防疫物资,展现了患难与共的邻里情谊。

02

新平台新机制:官方推动民间交流

为促进中日民间交流,两国政府和执政党建立了多个新平台和机制。2024年12月,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涵盖青少年交流、教育合作、旅游促进、媒体交流等多个领域。

此外,中断7年的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也于近期重启。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率团访华,强调为改善日中关系,需要增进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创造具体成果,加强所有级别的对话。

03

多领域开花:民间交流的具体表现

在旅游领域,双方出台更多便利化措施促进游客互访。日本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中国也恢复对日本公民的免签证待遇。据统计,2024年中日双向旅游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的70%左右。

文化合作方面,两国在影视、音乐、出版、动漫等领域持续开展合作。例如,中日合拍电影《又见奈良》在两国上映,获得广泛好评。日本知名动画《鬼灭之刃》在中国网络平台热播,掀起全民追番热潮。

教育交流也在不断深化。两国支持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鼓励高校开展校际合作。首届“悟空杯”中日韩青少年漫画大赛计划在两会后举行颁奖,而“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作文大赛则在去年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并计划实施“熊猫论坛”,深入探讨两国青年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04

挑战与展望:未来发展的关键

尽管中日民间交流展现出积极态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历史问题和政治因素不时影响两国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此外,疫情带来的交流障碍仍在逐步恢复中,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

展望未来,中日民间交流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 青少年交流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已达成共识,将大力推动青少年互访,鼓励支持修学旅行,培养促进合作的生力军。

  2. 地方友好城市交流将更加活跃。目前两国已有260多对友好城市,未来将在此基础上搭建更多交流桥梁。

  3. 文化产业合作将更加深入。双方将在影视、音乐、出版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项目,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

  4. 媒体交流将更加客观平衡。双方媒体将加强专业主义精神,努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人民相知。民间交流作为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众一所言:“我们希望并相信日方能够再度展现和平发展的决心,同中方一道本着‘正视历史、开辟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